“甄愛卿,此次宣你前來,是想從太醫署派人前往嶺南成立官方醫署。”

“一是推廣《大周百姓藥典》。”

“二是招募本土醫師,研究當地病症,整理、完善相關藥方。”

宇文衍想要開發嶺南,需要解決缺醫少藥的問題。

只有朝廷出面,才能快速有效地推動起來。

“陛下,沒問題,臣回去便著手安排!”

甄權不知道皇帝為何如此看重蠻荒的嶺南之地,但卻毫不猶豫地應了下來。

太醫署是集醫藥診治、製藥以及教學於一體的機構。

以前。

醫師、學生總共不足千人,

太醫令只是從七品下的官職。

自從宇文衍要求擴大招生規模後,醫師、博士數量也大幅增加。

現如今醫師千餘,醫博士、助教數千,每年招收學生大幾千。

太醫署的地位水漲船高,太醫令官階升為了從五品上。

皇帝如此重視醫藥傳承,太醫署上下似乎看到了藥學崛起的曙光。

以甄權為首的太醫令,醫丞、醫監、醫正,以及一眾醫師、醫博士、助教等都是喜出望外。

那些頗具醫藥天賦,進入太醫署學習的平民學生,更是感激涕零。

要知道,

以往太醫署和國子監一樣,都是貴族教育。

只有貴族、官員子弟才有入學資格,和普通老百姓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是宇文衍的一紙詔令改變了這種貴族精英教學模式。

使得一些天賦尚好,底層出身的孩子也有了一個學醫的機會。

“嗯,卿辦事朕放心!”

“對了,對於嶺南常見的寒熱症,太醫署有治療金方麼?”

宇文衍點了點頭,給他的茶杯續上熱茶,隨即出口問道。

寒熱症,俗稱打擺子,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瘧疾。

也是中原百姓認為瘴氣所致的常見病症。

“陛下,還真有!”

“以常山為主藥,可治寒熱症。”

“但是常山有毒性,服後易致人劇烈嘔吐,搭配龍骨,牡蠣,甘草等輔藥有所緩解,但效果不甚理想。”

治療瘧疾,古代先賢是有相關探索鑽研的,只是沒有獲得最佳的治療方法。

“朕聽孫思邈說過,配以半夏這味藥,能減輕嘔吐之症。”

“另外,據葛洪所著《肘後急備方》所載,用黃花蒿治療寒熱症有奇效!”

“朕以為,可以用煎服,沖服,蒸餾等法嘗試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