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須陀大喜過望。

衝著隨行的物部龜田連呼幾聲“喲西”!

如此寶地。

就這麼晾在這裡長草,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當即下令。

在平原西面,橫亙全島的山脈上,設定了數十處石頭堡和烽火臺。

派遣軍士駐守,防止倭人翻山越嶺跑過來搶地盤。

其實。

他心裡也清楚,倭奴受險峻山脈阻隔,肯定是沒那麼容易過來。

否則的話,此地早就被他們佔領了,哪輪得到自己。

歷史上。

倭國是在全面學習唐朝,實行“大化改新”百年以後,也就是大概唐玄宗晚期。

往後花費了上百年時間,這才徹底擊敗本州島北部的阿伊努人。

雙手沾滿血腥地把北部地區佔為己有。

倖免於難的阿伊努人被迫北逃,遷徙至北海道島。

可最後,北海道依然沒能逃脫倭人的毒手。

九成阿伊努人被屠殺,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融進了大和民族。

在這方歷史時空。

宇文衍的出現,就已經宣判了倭國的下場。

……

張須陀一行回到漢至平原,馬上下令修建連通兩地的驛道。

驛道全長六百里。

比長安到洛陽的距離還近兩百里。

他準備先遷兩千壯勞力過去,進行前期的開荒墾田和城鎮建設。

同時派遣五百士卒,進駐小皇帝在輿圖上標註的這處“星漢平原”。

年後,來到春耕時節。

星漢平原上已經開墾出了數萬畝的田地。

後續,漢至平原的七成人口都將遷居到此。

……

而在面積十倍於星漢平原的東北遼河平原。

刺史崔仲方和各郡、縣官員,帶領著一眾百姓,正對大遼澤進行大改造。

大遼澤是遼河洪水氾濫,在下游地區形成一大塊泥濘不堪的沼澤地。

高句麗之所以能夠長期霸佔遼東,就與大遼澤的存在有莫大的關係。

這處沼澤溼地,東西二百餘里,南北四五百里,車馬難行。

儼然是一道橫亙在遼東、遼西之間的天然屏障,名副其實的行軍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