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過後。

一片片金黃的作物奉獻了穗上果實,留下肥田的稻草,秸杆。

初冬十月。

楓葉悄悄變換了顏色,零星飄落。

大雁高飛,結陣欲南歸。

經歷了夏秋兩季的悶熱躁動,關中平原總算迎來一絲清涼。

這天。

宇文衍帶著墨言,李藥師,元氏兄弟四人來到城外工部作坊。

整個工部作坊園區佔地上萬畝,和冶鑄作坊相當。

兩者緊挨著,園區採用相同的設計模式。

“陛下,這裡是家居作坊,專門打製鐵爐子,八仙桌,太師椅,靠背椅,轉盤圓桌等……”

當初。

朝中大臣在宮裡見過這些傢俱後,甚是喜歡。

便找上工部尚書宇文賢,希望為府上打造一些。

小皇帝得知後,就讓畢王設立了這個家居作坊。

專做王公貴族,豪門富商的生意。

所用木料,以普通杉木為主,也有一些珍貴的紫檀木,黃花梨,黑酸枝,烏木等。

但是這類奢華名貴料子打製的傢俱數量有限。

價格也很感人,一把紫檀木太師椅要價一百貫。

相當於一匹良駒。

而普通杉木的只需五百文錢。

把貴重木料傢俱侷限於一個小範圍。

小皇帝如此,也是不希望掀起奢華享受的風氣。

把當下還算清正廉明的社會風氣帶壞了。

如今。

這些形制的傢俱已經在京城普及。

並逐漸流傳到京城以外的地區。

工坊內,宇文衍看到了水力驅動的水鋸。

用來鋸木板,比起人工拉鋸,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匠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顯然是採用了宇文衍推行的流水作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