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收穫的季節。

中旬。

北方的粟、麥,以及遼寧道的水稻全部晾曬入庫。

全國各地開始一年一度的田稅徵收工作。

同時。

朝廷也從百姓手中收購一部分餘糧。

除開原有的長安太倉,洛陽河陽倉。

後又興建了華陰永興倉,洛陽含嘉倉、常平倉、回洛倉,浚縣黎陽倉。

五處糧倉先後投入使用,每處能存糧三到五百萬石。

這是國家戰略儲備糧倉,規格最高的一級。

各郡縣還有規格較低的一些糧倉。

應付流年災荒之用,以備不時之需。

宇文衍參照後世經驗,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國家儲備糧制度。

各地刺史,太守,縣令,豐收報喜的奏章如雪片般湧向京城。

最讓小皇帝欣喜的還是遼寧道。

拿下丸都城和國內城後,設玄菟郡。

隨後移民兩萬戶過去。

從幽州總管陰壽擊潰高寶寧殘部,小皇帝派賀若弼經營遼西伊始。

朝廷已從河北道,山東道,河南道三地移民七十餘萬百姓前往。

水稻試種成功,使得這些百姓很快就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成了朝廷掌控遼寧道的堅實根基。

如今。

糧食方面,完全做到了自給自足。

科爾沁郡放養的馬牛羊,相當一部分都是輸送到中原。

在這裡,吸收了不少庫莫奚,契丹,室韋部落的牧民定居。

利用他們的經驗,管理草原上的牲畜。

遼河平原下游的農耕區,也有一些部落牧民前往定居。

與漢人雜居,學習耕種技術。

遼西龍城朝陽)和遼東城遼陽)兩地,是遼寧道當下最繁華的兩座城池。

農閒時,百姓們可以進行一些漁獵活動。

平時積攢的東北山貨可以拿到城中市場,賣給一眾商賈。

野山參,鹿茸,貂皮,熊膽,獸鞭等,都是中原貴族趨之若鶩的珍寶。

遼河中游。

兩岸泥濘沼澤,水泡密佈,不宜耕作。

但在冬天時,卻能從中獲得上天饋贈的禮物。

鑿冰下網,成了周邊百姓冬天裡的盛大活動。

動輒一二十斤的胖頭魚,大鐵鍋一燉。

嘎嘎香!

一條就夠全家人吃幾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