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船塢。

已經有三艘五牙戰艦下水,正著手打造第四艘。

楊素組建了五千人的水軍,每天進行訓練。

從永安調派到揚州的造船工匠,官府已安排定居下來。

揚州總管尉遲順接到小皇帝的詔令,全力配合這些工匠。

同時。

大量招募當地的造船工匠。

利用幾個月的時間,打造出了當下最大的造船船塢。

組織所有工匠,研習小皇帝繪製的寶船圖紙。

特別是用鋼鐵製作寶船龍骨,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技術。

宇文衍給他們的詔令是:

熟悉寶船結構,打磨造船技術,工藝。

經過數月的研究。

工匠們準備用長75米,寬35米的小型寶船練手。

雖說是小型,但比楊素在永安打造的五牙戰艦還要大。

絕對是當下體格最為龐大的海船了。

從尉遲順奏章可知,當下船塢的造船工匠已有上千人。

他們都是打造各式船隻經驗豐富的匠人。

對於朝廷想要打造的這種大海船亦是神往不已。

這是造船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是開創性的。

作為一名工匠,有可能因此青史留名。

所有造船手藝人做夢都不敢想的機會。

古代的工匠。

是真正具有職業操守和工匠精神的匠人。

他們滿懷一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偉大的工程計劃中。

尉遲順專門成立了一個後勤服務小組。

保證材料供應,以及工匠們的生活需要。

確保所有工匠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安心地進行工作。

他還想方設法地從長江以南招募經驗豐富的造船工匠。

因為南朝代表了當下造船技術的最高水平。

特別是先進的海船製造技術,使得南朝的海上貿易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