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步步為營(第1/4頁)
章節報錯
今年。
棉花的種植面積再一次擴大。
範圍也擴充套件到整個大周適合種植的區域。
去年西瓜試種成功。
在小皇帝的授意下,選擇關中平原的沙地,開始大量種植。
遼西郡的那些高句麗百姓及俘虜到達中原地區。
其中的刺頭全部送往礦山,煤窯。
甩個性,有的時候無疑就是催命符。
中原有句古話說得很好:
識時務者為俊傑!
其他計程車卒,少部分調派到邊疆要塞。
剩下的,不論是士卒還是百姓。
全部分散安排到大周各地,成為自耕農。
遼東郡。
從中原遷徙過來的五萬戶百姓,全部到位。
在太守的安排下。
實行均田令,每戶都能分到相應的田地。
其他還沒開發的地方,任由各家自行開荒墾田。
這些田地仍然是五年內免收田租。
有些原本不太情願過來的百姓。
看到這些肥沃的黑土地後,心中那一絲不快消失了。
這裡地多人少,大把的土地讓他們耕種。
不像在中原時,朝廷能分配的田地有限。
每個家庭分到的田地都是不足份的。
雖然冬天氣候條件差了些。
但只要能讓全家人吃飽飯,凍一點又有何懼?
賀若弼一邊配合太守安頓百姓,建坊市,學堂。
一邊著手設立軍府。
並在遼東開採鐵礦,遼東城建高爐,大力鍊鐵,打造兵器。
大周百姓所到之處,便是軍隊的穩固後方。
這正是小皇帝和賀若弼制定的“步步為營”戰略。
把後勤補給“大後方”,直接搬到敵人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