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 那是一家金融公司(第1/2頁)
章節報錯
波音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解釋:這是一個與金融、產業外包相關的故事。
當年麥道公司能成為漂亮國第二大民用航天器公司,真不是因為他們的飛機好!
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四個字——金錢為上!
麥道飛機有個響亮的綽號就是‘空難之王’,全球航空歷史上多起嚴重空難事故基本上的主角都是麥道公司的飛機。單單他們公司出產的dc10系列飛機發生的空難事故死亡人數就超過一千五百人!
他們很多飛機設計就有問題。<d80生產線,那是麥道公司最暢銷機型之一,但是在設計上卻有致命缺陷,早期的d80尾翼設計存在缺點導致惡劣天氣下會出現失控,後期版本改了尾翼,可是機翼又有問題。
而且他們公司真的是為了追求利潤那是能省則省!
就用那個dc10舉例子:那飛機載客量比波音747少一些,但是航程卻相差無幾,而波音747四個發動機,而dc10為了省錢只用了三個發動機——他們在垂直尾翼下方安了一個發動機。
這樣飛機制造成本自然就低了很多,飛機看上去造型也很帥氣,但是這也導致電氣系統過於複雜,大大的提高了維修難度和成本!
簡單來說:我省錢就行了,客戶則是冤大頭。
這也是當年龍國停止繼續生產麥道飛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麼說麥道被波音吞併其實倒也不冤。
事實上麥道後期主要業務更重視金融層面,搞起了金融公司——那個來錢不比造飛機快得多?
但是變故出現在2003年。
那一年的時候,因為用回扣搶軍方訂單的醜聞,當時的波音董事長菲利普引咎辭職,然後換上來了新的ceo斯通西佛,事情就變得可笑起來。
這個斯通西佛是誰?
就是原來麥道的ceo!
他的經營理念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麥道能被波音給吞了?
這個事情也被人戲稱為‘麥道用波音的錢買下了波音’。
仔細一想還真有道理!
而這個斯通西佛也真的沒讓人失望,他擔任波音ceo後乾的第一件事兒就讓人大跌眼鏡:他搞起了‘開源節流’。
怎麼‘開源’呢?
把原來他們麥道公司旗下的‘麥道金融’和波音的一家子公司合併,成立了新的‘波音資本’。於是波音公司就在那時候從一個專注生產研發的公司轉型成了金融公司,主攻融資市場!原來波音的總部在製造業城市西雅圖,他給遷到了金融城市芝加哥!
和原來的麥道一樣,波音也成了一個兼顧金融業的製造業公司。
甚至金融業規模超出了製造業!
至於怎麼‘節流’?
那就簡單了!
‘外包’啊!
現在波音的民用飛機的機身都不是波音公司製造的,而是一家叫做‘勢必銳’的公司來生產加工,而這個‘勢必銳’為了縮減成本,又把自己的從波音手裡拿來的業務再次外包給發展中國家,比如說……<ax軟體開發測試工作其實是外包給印度人做的。<ax出現停飛一點兒不會讓人覺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