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印度的糧食問題真的很嚴重。

兩國人口差不多,龍國的人均糧食生產量接近五百公斤,而印度多少呢?

不到190公斤!

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概念,就這麼說吧,龍國曆史上有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因為天災等原因,龍國的人均糧食產量暴跌至歷史最低點。

那麼多這個‘最低點’是多少呢?

人均207公斤!

換句話說就是:印度人每年過的生活都是不如龍國那幾年最嚴重自然災害時候的生活。

就這麼低的糧食產量還要瘋狂的出口糧食。這個事情在普通人眼裡很難理解。

但是真的要深入理解這個問題後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而他們產量這麼低為什麼還要玩命出口糧食?

那這個問題更好玩!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印度那麼大的國家基本沒有什麼規模性水利設施。”蕭鵬道。

“不會吧?”盧卿涵道:“我們家那樣的小地方還有個大水庫呢!”

蕭鵬道:“這是真的。印度官方對印度糧食產量低的說法是他們大部分降雨都是集中在夏季,而且由於降雨量太多經常性造成洪災。可是這個說法基本上全地球都是這樣子啊,咱們國家長江流域地區不都是這樣的氣候嗎?而且咱們國家還深受颱風侵害呢!所以他們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腳,他們這個情況說白了就是‘懶政’的結果。”

盧卿涵一楞:“懶政?”

蕭鵬點頭:“就是懶政。你看咱們國家,從建國的那一天開始到今天一直沒有停止的大量修建各種水利灌溉系統,用各種手段截留夏季的雨水用作農耕和百姓生活,而印度到了今天還是在過著看天吃飯的日子,就是純粹的依靠季風降雨的農業模式。雖然他們確實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但是隻有少部分具備水利設施的地區實現了這個目標,其他地方都因為缺水而做不到。這個事情很可笑吧?一個全國平均降水量比咱們長三角地區都要溼潤的印度,阻礙農業發展的腳步的竟然是缺水!”

陳芸在一邊聽後都不禁吐槽道:“這也太魔幻了吧?降雨那麼多的國家竟然因為缺水導致農業產量少上不去?那他們為什麼不修水利設施呢?”

蕭鵬道:“如果他們真的開始大量修建水利設施,那糧食產量必然暴增,但是印度政府不願意浪費錢修,因為他們覺得修水利設施不划算,是賠錢的買賣。甚至不光是水利設施,包括農業機械、良種等方面,他們都覺得那麼搞不能快速賺錢所以就不投資農業設施,也沒有增加糧食產量低動力!”

“能增加產量為什麼會覺得是賠本買賣?”陳芸瞪大眼睛。

蕭鵬聳聳肩:“事實上提升糧食產量這事兒就是虧錢的。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農機專家不斷地進行科研,投資大,回報慢。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重視農業,但是像咱們國家這麼重視的不多。”

普通老百姓每次看到新聞裡什麼關於農業都直接換臺,看到產量創紀錄也覺得跟自己沒關係。其實他們根本想不到國家在這裡面砸了多少錢。

不過就算知道也有一部分人會說:這都是當官的用來黑錢的手段而已。

對這樣的人蕭鵬就只會比出中指,溫柔的對這些人說:我去你麼的!

這兩年國際糧價因為戰爭有些異常,用戰爭前的糧價來說明問題:2018年的時候,國際小麥價格在計算了運輸費和倉儲費後報價才220美刀一噸。

這是什麼概念?摺合人民幣是0.75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