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許平安便出了門,往村東口的田地行去。

此時辰時剛過,但村東口已經聚集了不少兵戶,大家都急於知道自家的口田是哪幾塊。

上午已時,書吏帶著村長還有兵長也到了。

書吏姓廖,名叫廖榮,是名小頭尖腮的小眼中年人。

說話時鼻孔朝天,頤指氣使,頗有些架子。

村長劉何生看上去很是忌憚他,一直在旁邊哈腰說著些吉祥話。

楊根順則是頂著濃濃的黑眼圈,想來昨晚處理黃痞子的事讓他忙了半宿。

廖書吏裝模作樣的休息了一陣子,擺了一陣譜,便與一干人等來到了田間。

村長跟幾個村中頗有聲望的老者與廖書吏確認了一下田畝冊。

便開始給新兵戶分田。

青山村背靠山林,靠近東側小河的田地,因為便於灌溉,都算作是上田。

而靠近南側山腳的田地,則因為遠離水源,地勢不平,被算作下田。

這些新兵戶領到的田,其實是上一任戰死兵戶的田。

這在兵寨中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與其說是分田地,不如說是確認。

分田的過程就是書吏在田畝冊上一指,然後由鄉老帶著新兵戶在田周圍走一圈,拿石灰粉沿路撒上一圈標記。

兵戶們就算是知道自己田在哪裡了。

然後便是簽字畫押,登記造冊。

上報軍堡後,便算是有了法律效力。

這些兵戶,都是些大字不識,算數不會的莊稼漢。

對於田地面積也都是憑經驗判斷個大概。

這裡面貓膩極大。

許平安只在旁邊看了一會,便發現這兵戶中大部分人所領的土地不足。

文冊上寫的是每名輔丁有十畝口田,但兵戶們實際分到的,最多也就八畝多。

不過許平安也沒多說什麼。

他明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道理。

很快,輔丁分完後,便輪到了正丁。

正丁通常是十畝上田加十畝下田。

這些土地在書吏田冊中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很多小塊。

反正名錄上湊夠二十畝就行,書吏可不管你好不好耕種。

若是不分的複雜一點,怎麼方便廖書吏剋扣田地呢?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每個兵戶河邊有兩塊田,山腳有三塊田,相距極遠。

耕種起來非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