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前半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邢慶之比項小虎更懂北俄人的劣性。
當時北俄分裂初定,發展經濟亦是重中之重。國內一地產集團看到機會,便與北俄商談共建利好雙方的互市貿易區,幾輪磋談下來,北俄欣然同意,雙方各自拿出一地,在邊境沿線投建市場,費用自付自界,我方為北俄提供技術,並簽訂了合作合同。
請注意,是合同,不是協議。
合同已籤,地產集團守信,即刻立項開建。
可我方開建一段時間,卻發現北俄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便與合作方聯絡,北俄回覆:因為沒有資金進購材料,建不了。
地產集團懵了,合同都簽了,已經上市公告,如果北俄不建,我方損失的不只是金錢,還涉及到報假和企業信譽。
於是我方地產集團退一步,答應給對方提供材料。
技術和材料都有了,北俄只需提供行政支援和地皮就可以了,再沒理由不建了吧。
可結果,北俄還是沒建,這次的理由是,他們沒有給管理人員發工資的錢……
事情發展到如今,合同,已經變成為一張廢紙!
最後,專案黃了,我方地產集團不得不把在建的互貿區改建成邊境娛樂景區,損失自然由當地財政和地產集團買單。
地產集團的虧損有限,他們事先在股市上偷偷做了概念投資,有這個極好的吸金器對沖風險,替企業風險買單的,當然是股市上的社會財富。
地產集團財大氣粗,虧損幾個、十幾個億問題不大,可對於與其合作的邢慶之來說,幾百萬就差點要了命!
但他也沒辦法,打官司?幾百家供應商呢,不缺他一個打官司。
最後不得不求爺爺告奶奶,好歹結算一部分,又要了點可變現的專案轉出去,最後,還是賠得一整年都沒緩過來。
他和項小虎說起過這件事,項小虎不以為然,還和他說,你仔細分析一下,雖然國際貿易最終成就了散落民間的社會財富,但那些依靠與北俄貿易起家的公司,哪一個不是掙自己國人錢起來的。
所以,不瞭解真實性質就去參與的市場行為,就是作死。
不只北俄,所有能透過灰關進行貨物交接的國家,都沒有信譽可言。在他們眼裡,即得的利益,大於一切信譽。
什麼長期合作,共同發展,那只是面上的好聽話罷了。
這種事,你去找摸透各路鬼子的肖玉龍聊聊,他能給你講三天三夜。
所以,項小虎說,我們自己的原則必須要堅守!
邢慶之很清楚項小虎對原則的看待,比如此次有機農作物大豐收,以現在的銷售情況看,如果不將過剩的農作物市場化平下去,穆丹虎旗將面臨必然的大數目虧損。
但這事,穆丹虎旗和三分地生鮮的管理高層,沒一個人提出將多出的市場份額傾銷出去,卻是慣性的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儲存,大有爛在手裡也不流向市場的意志。
項小虎說,守住北方有機農作物不私流市場,就是守住我們的命!就是守住了我們的發展,就是守住千千萬萬農戶的利益!
邢慶之也清楚,這是一種正確的市場哲學,是穆丹虎旗和三分地生鮮的信譽底線。
在社會誠信體系崩塌的今天,如果穆丹虎旗多餘的有機農作物流向市場,有心的競爭對手先不說,虎旗和三分地生鮮的唯一性一旦被破壞,再想重新建立,幾無可能!
如果不能消彌產量過剩引起的財務危機,以目前形勢,與北俄的談判甚至可以終止了。
之前邢慶之和項小虎都知道,在虎旗餐飲的持續擴張的今天,他們必須考慮新品的多樣性,以此滿足更多人的口味,以多類目、多賣點留住顧客,擴張市場。
在積極聯絡沿海捕撈公司的同時,與北俄的合作,也是為了虎旗錦上添花。
所以現在,原本就急不來的與北俄談判,實際上,以變得可有可無。
可項小虎把這件事交給自己什麼意思?
邢慶之很清楚,項小虎知道他有什麼心。
他自己也很有把握,只要自己在北俄有主道,無論做進做出,以他的能力,兩年時間創造的財富,便是在虎旗幹一輩子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