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對聯(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劉病已來說,自然是簡單。而對這一世的人來說,簡直是無法解開。劉病已明瞭,他們之所以困擾,原因有三:
其一,他們不知道有對聯這一文學載體。雖然說對聯起源於秦朝,那個時候叫桃符,也有的說法是春貼,相傳那時候的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來,人們便在桃符上書寫一些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的對句,漸漸發展為對偶文學。
不過,普遍的說法,春聯最早興起於後蜀主孟昶。因他平日善習聯語,故趁新年來到之際,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以試才華。結果,大臣們寫的並不怎樣,孟昶便寫下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成為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幅最早的春聯。
其二,他們不理解對聯規格和功能。對聯一共有三句,橫一句,豎立兩句。上聯,為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聯為第二句,也稱對句。橫額,也叫橫批或橫披。上、下聯是對聯的主體,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經常有人納悶,豎立的兩句哪一句為上聯呢?這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從右往左書寫,上聯就被貼在右邊,下聯則被貼在左邊。
另外,對聯在實際運用中,上、下聯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也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但在誦讀時則卻需要句讀來斷句了,要不然就弄不清楚對聯到底寫的是什麼。
其三,他們也不懂得這副對聯的出處。這是一副由明朝著名畫家徐渭送給一位賣豆芽的老百姓的,同一字卻不同音不同義的對聯,寓意美好。長又是多音字,自然在拼湊起來時,妙趣橫生了。
劉病已對眾人微微一笑,來到對聯前,舉起手指對大夥兒說:“這是我在前幾年偶然碰到的一個有意思的桃符。”
此時,有人點了點頭,“原來是桃符上的祝福語啊,應該是個對句吧?”
劉病已笑了笑繼續說:“這個桃符懸掛在一家豆芽工坊門口。”
又一名書生恍然大悟道:“豆芽作坊?那麼這些對句就與豆芽相關了?”
劉病已笑著點了點頭,“確實,而且這個長有兩個音,一個唸作chang,另一個唸作zhang。”
“哎呀,主公,你快給俺們大夥兒揭曉答案吧,俺們都快要憋壞了!這都是啥啥啥啥啥啥啊!”狗三兒急不可耐,他這麼一說,逗得大夥兒哈哈大笑起來。
“好!我讀給大夥兒聽。相信你們一聽就明白了。”劉病已笑著吟誦起來:
“這樣的對句我暫且給他們起幾個名字,上聯、下聯和橫批。
上聯是:長長(changzhang),長長(changzhang),長長長(changchangzhang)。
下聯是:長長(zhangchang),長長(zhangchang),長長長(zhangzhangchang)。
橫批是:長長(changzhang,長長(zhangchang)。”
等劉病已說完了,幾名書生開始默誦起來。突然一位書生拍了一巴掌,說到:“妙啊!實在是妙!這樣的對句真是千古金句啊!”
狗三兒唸叨了幾句,也恍然大悟,說到:“嗨,原來是這樣,原來這麼簡單啊!瞧瞧,還把你們給難得跟個孫子似的!”
“孫兒總比狗兒強!”有人竟然頂嘴一句。
眾人又為此哈哈大笑起來。
三位書生看待劉病已的眼神簡直是膜拜沖天了,就差抱住他歡呼一回了。
劉病已卻即使給他們降溫。“大夥兒快去忙吧。希望儘早出來咱們的成品,給大夥兒發福利哈!”
最近,家院財政吃緊,已經讓程謙焦頭爛額了。劉病已這個打工仔必須地儘快把手頭的寶貝變現了。要不然,一大家子人就得喝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