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千古句讀(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段時間,郭福和郭祿帶著馬車把全套的詩經書簡託運來,足足一大馬車。
等他們回去的時候,順便把張賀送了回去。
張賀這幾日待在莊院裡,著實陶醉於這番恬適閒淡,走的時候竟有些戀戀不捨。
但掖廷宮那邊還有一大堆事等著自己處理,他便悻悻然上了馬車,嘴裡還嘟囔著:“老夫該培養接班人了,以前老是把控著大權還以為是好事呢,原來全是苦差事!”
劉病已和郭氏兄弟聽了這話,偷偷地捂嘴掩笑。
送走了張賀,劉病已這才踱步去尋找羅百義,看看這幾日他們的雕刻進展,以及造紙進展。
先前的一些詩經篇章已經刻寫完畢,羅百義按照劉病已的設計草圖,製作出來了木格夾板,按照詩經原文排列活字,之後勻墨上墨,最後敷上紙張,印刷出成品。
劉病已捧著成品,抑制住了內心的興奮,又對雕刻板做了一些調整,並用小號字補充了註解,還新增了標點符號。
當逗號,句號,冒號,歎號等標點符號寫出來時,程謙和羅百義都極其納悶地指著這些從未見過的符號問到:“這些符號是什麼?鬼符嗎?”
劉病已被這話逗笑了,回答到:“這些是句讀,文辭休止、行氣與停頓的特定呈現方式。”
“句讀?”程謙和羅百義同時納悶起來。
劉病已搖頭晃腦開始了闡述:“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又有言: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沒有這句讀符號,雖然不影響閱讀,但章句中的停頓也因並非牢固不變,因聲求氣,讀者之氣質會活潑地呈現出來。但有了這句讀符號,句意就很明瞭了。比如這一句,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程謙聽了後點了點,“儒家經書多為師徒口口相傳,行氣壓韻的句讀方式多為口傳心授。如果不懂句讀,往往會造成誤讀、誤解原意。這也是師父教授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有了這句讀符號,自學也尚可啊。”
羅百義有些犯愁了。“有了這句讀符號,果然讓句意明瞭,不會產生誤解。但這麼一車論語,老夫擔心句讀畫錯了地方,會造成歧義,就誤人子弟了,老夫擔責不起啊。”
劉病已卻說到:“沒事兒的,我自有辦法。”
他又對程謙說到:“程叔,先前的幾位教書師父可還在咱們家中?”
“在的!三位都在,之前的兩位賬房先生跟著同鄉回家了,一時忙不過來,我便讓他們三位都去那兒幫忙了。”
“好!這幾日先讓他們到我的書房裡去,儘快將那堆竹簡上的文字抄寫到紙張上,我隨後用丹紅筆描寫句讀符號,這樣就能提高效率了。”
羅百義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劉病已的方案。
“好!我這就去安排!”程謙說著便叫人將堆在工坊裡的那堆竹簡陸陸續續搬了一部分到劉病已的書房了。
搬了幾大疊紙張送到書房裡去,之後才將那三位教書師父叫過去謄抄經書。
大夥兒對橫空出世的紙張,此刻早已過了興奮勁頭了。他們初始見到紙張時,驚訝地如同捧著一大堆黃金,驚訝地或歡欣鼓舞,或嚎啕大哭,說什麼天下讀書人有救了之類的話。
那時候,程謙不會對他們許以未來什麼重金回報之類的話,單單傳遞劉病已對於造紙的慷慨激昂誓言“為了天下人人皆可讀書”,幾位書生就感激涕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