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到底還是舉薦了劉病已,助他前往博望苑讀書。

桑弘羊之所以這麼做,一則為了緩解劉徹心中對劉據的虧欠,二則確實打心眼裡喜歡極其聰慧的劉病已。

尤其是劉病已在術數方面和法家思想方面表現出來的天賦,讓桑弘羊覺得自己的衣缽終於有了合適的繼承人。

每每品讀劉病已所訴說的“用資料說話,把資料化為朝廷管控天下的有力武器”,他就美滋滋的,喜不自勝。

心裡每唸叨一次,不但心情愉悅至極,連那個有點兒駝背的老腰也挺直了不少。

有皇曾孫的名言,誰還瞧不起老夫的術數?誰還敢說術數是譁眾取寵之物?

老夫的術數可是治理國家的利器,比你們空談強一百倍,一萬倍!

桑弘羊有心想收留劉病已為弟子,但礙於劉據之事,他還是謹慎了一些。

只是在幫助方面多了一些熱情,言語之間並未有些流露。

……

武帝的罪己詔頒佈後,天下一片譁然。

唯獨劉病已卻覺得這個罪己詔不完美,竟然沒有給爺爺劉據、父親劉進平反昭雪。

好吧,還得靠自己來爭取了。

因為入學還要辦理一些手續,張賀便代勞了,這幾日跑前跑後。

劉病已樂得清閒,編起了大漢般的足球。

皮革昂貴,也沒有做內膽的材料,也無法打氣,劉病已便想到了用做藤球的方式進行改造。

藤球不同於蹴鞠。

但兩者的玩法有些異同。

在這個尚武的時代,卻也十分契合。

藤球的玩法是運用自己的腳腕、膝關節等同時夾、頂球,不讓球落地,類似民間踢花毽子。

比賽規則也類似於排球,兩隊之間加了隔網。

但對於痴迷於足球的他來說,怎肯丟了足球的靈魂——球門。

每當足球被踢進球門的時候,發出的竭嘶底裡的“球進了”的時候,心裡是多麼地暢快淋漓!

這癮,他怎肯戒掉。

索性將藤球和足球規則進行了融合。

用藤球的技法,比如用腳、腿、肩膀和頭,來觸球,並使之在傳球中不落地。

用足球的技法,比如裁判員、守門員、足球比賽部分規則等來佈局人數和進門攻略。

劉病已適時地加入轉體前空翻、劈叉式的擺腿發球、凌空倒掛扣球、騰空轉體抽射及騰空擺腿攔截等非常高難度帶雜耍意味的武術動作。

這一改造,藤球成為技巧性、觀賞性、競技性很強的專案,一定會風靡大漢王朝。

況且,藤球製作也簡單。

幾根藤條交叉編織,一會兒就能做出一個球來。

劉病已思念足球的模樣,也就多用了不少藤條,把藤球做成了足球模樣。

彈性比前世的藤球還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