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邊甄隨坐鎮西門,還在等著尚書省派人來跟他接洽呢,且命小校:“若朝廷遣人來,三品以下,我皆不見,三品以上,再來報我。”誰成想坐等許久,竟然沒一個人過來打招呼,彷彿他根本就不存在似的。甄隨不禁大怒,顧左右說:“大都督戒我不得妄殺,然似這般顢……顢什麼的官吏,殺了也不算妄吧?”

本是發洩胸中怒氣,誰想一轉頭,卻愕然瞥見裴熊兩道惡狠狠的目光。甄隨不禁嚥了一口唾沫,便道:“且候大都督來,必也要殺他幾個,到時候請命,由老爺動手!”隨即站起身來,朝裴熊招手:“來來,左右無事,我二人且再對戰數百個回合,鬆散一下筋骨吧。”

裴熊撇嘴道:“角抵汝不是我對手,馬步長兵我不如汝,再戰也是如此,多戰何益啊?”甄隨大怒,一邁步便衝到裴熊面前,伸手按住了對方的肩膀:“汝敢小覷老爺麼?!”

裴熊肩膀略略一沉,隨即擰腰發力,右手一揪甄隨的勒甲絲絛,又再一個過肩摔……甄隨偌大的身軀倒撞出去,好在他也熟能生巧了,及時空中轉身,又是穩穩落地,沒有更出醜。

裴熊低頭瞧了瞧自己的右手,隨即抬眼對甄隨說:“甄將軍貴軀越發沉重了,說不定再多吃幾百斛糧,便不能贏,我也摔汝不動了……”

在長安時,甄隨就曾多次找上門去,要跟裴熊較量,裴熊對此卻興趣寥寥,實在推拒不過了,才肯勉強應允一回。二人初比角抵之技,雖然甄隨膂力無雙,也擅長肉搏戰,偏偏草原上的角抵之術別有奧妙,裴熊自小習練,無比嫻熟,使得甄隨屢戰屢敗,且百般覓不得破解之法。

有親信勸告甄隨:“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將軍又何必以己之短,搏人之長呢?難道異日有人來找將軍比作文章,將軍也肯應他麼?”

甄隨深覺此言有理,因而下回再去找裴熊,就不比角抵了,建議較兵刃。二人於步下使長短兵器相搏,甄隨仗著力氣大,十回裡能勝七回;但若在馬上,裴熊精擅騎術,非甄隨可比,又能把勝率扳回到五五開。

至於此番駐軍洛陽西門,閒得無聊——具體如何掌控都畿,甄隨都撇給裴詵和王貢去負責了,自己原本單等尚書來打話,偏偏沒人敢來——甄隨便建議再比兵刃,裴熊不允,說還不如比角抵……於是最終二人各退一步,便在城外圍起箭場來,立垛比射。

箭垛在百步之內,裴熊百發百中,甄隨卻只能十發九中罷了;待將箭垛擺至百步之外,隨著距離的增加,裴熊的命中率卻比甄隨下降得要快很多。原因就在於裴熊摜騎射,其弓較軟,不便及遠;而甄隨手把長大的步弓,越是遠射,反倒越能發揮威力。

試了三日,各有勝負,圍觀將士甚至於紛紛壓注賭戲。這是因為五校既崩,羯賊復退,中軍往追,洛陽內外還真沒有什麼關西軍的敵手,在將士們想來,我等只是在此紮營候大司馬來而已,難得可以放鬆,又何樂而不為啊?

三日之後,裴該終於抵達了洛陽郊外。

裴嶷等唯恐夜長夢多,反覆催促裴該疾行,因此裴該最終撇下大隊,獨與文朗所率警衛營中七百騎,並羅堯所率騎兵營三千騎,打馬疾馳,先期趕到了洛陽城下。

從行者,尚有裴嶷——裴文冀年屆五旬,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裴該原本請他坐鎮中軍的,他卻以洛陽情勢晦暗不明,必須及時籌措為由,偏要跟隨,裴該也不好攔阻。乃使陶侃將中軍,徐徐跟來。

裴嶷暗中勸告裴該:“陶士行尚猶疑,使其獨將中軍,若有參差,如何處啊?不如攜之同行。”裴該卻道:“我已不命陶君留居長安,若再不使將中軍,而要帶在身邊,須臾不離,則疑忌之意太過明顯。叔父,我若疑人,又如何能使人忠於我哪?”

等到抵達洛陽近郊,甄隨便與裴詵、王貢、裴熊等前來迎接。裴該下了馬,與諸人見禮,隨即將手中馬鞭一揮,呵斥將兵四散歇息,自己獨與諸人密談。

首先,自然是再詳細詢問一番裴丕之死的經過,以及尚書省和天子對此事的應對。裴詵代表作答,基本內容與第一封書信無異,而至於第二封信上提到的王貢唆使裴丕去奪五校,並且主動衝入營中等事,則自然隱去——因為王貢就在邊上啊。

裴該面無表情地聽著,也不置可否,隨即又問了問甄隨入洛後的舉措,甄隨備悉答了,裴該注目裴熊,裴熊微微頷首。於是裴該拍拍甄隨的肩膀:“做得不錯。”然後高舉起右手來,呼喝一聲:“整列,隨我入城去謁天子!”

裴該策馬而前,裴嶷則還坐在地上。他連日奔波,幾乎馬不解鞍,跑得是渾身痠軟,上氣不接下氣,因而在裴該問話的時候,老頭兒實在支撐不住了,只得告罪,側向箕坐暫歇。此刻見裴該已去,他便伸手:“扶我起來。”

裴詵欲待上前攙扶,卻被裴嶷用目光制止了。隨即裴嶷雙目一輪,望向王貢,王子賜不禁微微苦笑,急趨上前,彎腰去攙扶裴嶷。

雙方肢體接觸的時候,裴嶷就壓低聲音問他:“子賜,難道汝想做賈充麼?!”

——賈充賈公閭,乃是昔日司馬昭父子跟前的第一忠犬,其在後世風評不佳,最主要的原因,自然就是主謀弒殺魏帝曹髦了。

裴文冀一言誅心,王子賜聞絃歌而知雅意,當即笑道:“公誤矣,我與賈魯公,有三不同。”

“哪三不同?”

“魯公不能阻變亂於未萌,復舉止失措,乃罹萬世之譏,此其一也。為彼之失策,遂使人心散離,文皇帝不得不寄望於武皇帝。彼復覬覦非份,以一陰謀之士而欲執國政,先覆魏而後害晉,此其二也……”

說到這裡,也已經把裴嶷徹底攙扶起來了,王貢假意幫他撣去衣襟上的塵土,同時笑意更盛:“魯公之所為,非謀定而後動,遂使天下側目,萬年遺臭,此其三也——貢雖不敏,豈敢行大不韙事以示於萬方,並連累大司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