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盜陽曲(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即晁贊即以留守的身份,前往陽曲,去接收劉虎所部。因為考慮到劉虎麾下還有千餘鐵弗兵,未必肯老老實實地束手就擒,續鹹便請晁贊自晉陽守軍中挑選相對親近和勇壯些的千餘人,一併向陽曲馳去。
他前腳剛走,續鹹後腳就下令緊閉城門,旋即於城內大搜,將王續等十多名趙將、趙吏全都捕縛起來——只要晁贊不在,則他續孝宗就是晉陽城內的最高領導者,調動守軍甚為輕易。
晁贊對此事尚且懵然無知,一進入陽曲城,即命劉虎所部繳械。他本來謀劃已定,自忖事不難為,可惜卻忽視了地頭蛇郭氏……
象郭氏這種世家大族,在縣內乃至郡內都是具備極大影響力的,想當年若無郭氏相助,恐怕連劉琨都未必能夠生入晉陽,進而佔穩幷州。雖說羯軍入州後,郭氏的實力一度衰退,但郭殷很快就利用與郭敖聯宗的機會,捲土重來。其實陽曲城內真正的話事人,本是郭殷,而非劉虎。
只不過劉虎有本族精兵在手,有石虎做他的靠山,郭殷才不敢明著跟他鬥。偏偏劉虎鐵弗醜狄,行事不依中國規矩,更不懂禮數,結果多次得罪郭殷,本人卻懵然無知,覺得我跟郭先生處得還算不錯……郭殷欲殺劉虎久矣!正好趁此機會,遣人於鐵弗中散佈劉虎遇害的訊息,導致鐵弗兵先期有了防備,隨即就在城內與晁贊火併起來。
晁贊本非將才,所部又多疲弱,根本就不是鐵弗兵的對手,直到這時候,他才終於想起了郭殷。忙向郭氏求援,郭殷即遣族內壯丁數千人相助,順利殺散鐵弗兵。然而晁贊還沒高興多久,就又被郭氏族人背後一箭,取了性命——郭氏遂據陽曲。
——————————
郭殷在佔據了陽曲城之後,就匆匆馳往晉陽,與續鹹、羊彝商議善後之事。有三件大事需要考量,第一,自然是派人去跟洛陽朝廷,或者長安行臺聯絡。郭殷乃道:“國家將河東、平陽劃歸行臺扺掌,乃是將收復幷州事,一以付之大司馬也。則自當遣人往長安去。”
其實他心中的真實想法,與口中所言並不完全契合。此前郭殷就曾經派人暗中南下,去向劉央通傳過石虎即將南侵的訊息,則既然跟長安方面已經打過了交道,那又何必轉而去撞洛陽的廢鍾呢?再者說了,晉惠帝前期,朝中用事者就是賈、郭、裴,相與聯姻,互為臂助,可謂“鐵三角”,那當然去跟裴氏聯絡,對於郭家最為有利了。
洛陽又有誰啊?祖氏?我眼中從不覷此等寒家。荀氏?若非今天子乃荀氏之甥,這個百年大家早就老了,離死也就一步而已,如今尚欲掌控朝政,豈不可笑麼?
續鹹、羊彝對此倒均無異議,但請郭殷千萬向大司馬為我等表功啊。然後是第二個重要問題,就是該怎麼守備太原才好呢?
續鹹既囚王續,自然從那廝嘴裡把前線真實情勢給審了出來,知道石虎於堯祠大敗,不但損兵折將,而且糧谷被焚、牛羊多失,估計熬不了太長時間。羊彝就獻計說:“乃可隱秘訊息,繼續敷衍石虎,使其以為糧秣將至,不急於歸。待其知事不妙,復還太原時,軍中乏糧,即便數萬大軍,亦將一朝奔散,哪還有力量來攻晉陽啊?”
續鹹點頭道:“容叔此言有理,然亦須警惕,一旦訊息洩露,石虎早歸,就晉陽、陽曲這數千疲兵,及郭氏丁壯,恐怕難守……”
郭殷擺手道:“此事我已有籌劃,不妨如此這般,必可守備晉陽,以待王師之來。”
至於第三個問題,則是怎麼對付即將洶湧而來的劉曜……
郭、續二人都把目光轉向羊彝,那意思:此事唯容叔可解啊。羊彝對此,倒是早就有了籌劃。
其實他的本意,是想暫時讓劉曜來佔據太原的,而非落到本地勢力手中。只是自己孤身而來,身無長物,一切都只能仰仗郭殷,而聽郭盛才的意思,又不願意再換個主子——哪怕只是暫時性的——若無郭殷之助,恐怕連今日的局面都達不成,則當日羊容叔又怎麼敢拂袖而去,不聽郭殷之謀呢?
因此只得退一步,讓本地勢力拿下了晉陽和陽曲。倘若羊彝再召劉曜殺將過來,聽剛才郭殷所言,於護守晉陽,已有相當把握,屠各、鐵弗合兵不足萬眾,恐怕不能輕易奪取二城……而且如此一來,他對於晉室而言助奪太原的功勞,不就要全部泡湯了嗎?
劉虎尚未授首之時,羊彝就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至此胸有成竹。當即對郭、續二人道:“還請二公速速遣使北上盛樂,備言太原已歸王化之事,請祁氏召回侵擾各部。而彝自當往迎劉曜,阻其逾越呂梁山——唯請蒐羅府庫,以珍寶賂之使去。或許劉曜還想蒐集些人口,可將境內雜胡,稍稍相送於他……”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