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南商不需要官家管理,自己就能夠把海貿給搞得風聲水起了,衛循因為不能禁絕海寇,威望下降,逐漸的只能在青州幾個中繼港口引水、抽稅,而無法再掌控海貿。裴該考慮到,即便零星海盜,暫時也還不敢上岸搶掠——況且從長江直到馬訾水(鴨綠江),目前只在山東半島的曲成、黃縣有幾個中繼港口,其餘地區沿岸十里內甚至更遠處,除了有官軍設防的鹽場外,就少有村鎮和居民,即便海盜上岸,也搶不到多少東西啊——則大力發展海軍並無緊迫性,因而才轉調衛循於巢湖。

一方面,衛因之好歹負責過海貿,對於舟船的建造和管理,頗積累了一些經驗;另方面,他當淮海都督時間也不短了,又曾經跟蘇峻打得火熱,則不趁機換個地方,怕會形成割據之勢。

——即便無土地、無兵馬,但長期把持一個部門甚至一個領域,上下皆其私人,朝命難以貫徹,同樣可以稱之為“割據”。

曾經有官吏上奏,希望能夠關閉黃縣等處港口,禁絕海貿,以免資敵——因為絕大多數海商都來自於江南,尤以衛循出身的會稽郡為甚。對此裴該分析道:“海商取江南之貨,轉輸遼東,復將東北之貨,轉歸江南,確乎獲利甚豐,倘若把持在司馬睿或王氏手中,確實不得不加以制約。然而建康見不及此,或者雖有心而無力,則貿易所得不能盡為彼等所用,有何可慮啊?

“建康不過於海貿中抽些賦稅罷了,我朝在黃縣、曲成等處亦抽稅,足可抵過。況乎江南豪族,相互勾連,各恃徒黨,既不肯全受建康之制,復賄上欺下,隱匿財產,偷逃稅項。據報,建康從中所得,尚不足我朝三分之一。則是海貿之利,我得其三,敵只得其一,如此好事,豈容廢罷?

“再者,海商自南來,入於青州諸港時,必將建康內情,通報於我;而我將來定南時,也可以關閉青州諸港為要挾,使彼為我內應——此天然之間者也,何必拒之於千里之外?”

至於海上貿易的兩個終點——交、廣和平州、三韓,本來就很偏遠貧瘠,還用擔心他們靠著海貿能夠很快富庶起來嗎?根本不必加以考慮啊。

——————————

隨著國家政權的逐漸完善,裴該得以徹底從細務中抽身出來,而只負責大政方針的制定和重要事務的督責,倒是比在長安時要輕鬆一些了。

好比說,他詔下工部,使規劃長安新都的建設,工部尚書徐渝動作倒是很快,才開春後不久,便將圖樣草稿呈遞了上來,裴該一連花了好幾天的時間,逐一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要他加以修改。

按照裴該的意思,這座新都乃是“仿造”唐長安城而建的——當然啦,除了他以外,沒人知道唐長安城是什麼模樣、規制——依從漢、魏舊例,並設定宮城、皇城、外城三部分,宮城和皇城位於城市正北方。

最早可以考證的都城,乃是周代的鎬京和洛邑,形制還很原始。所謂“城池”,初始與貴族莊院差相彷彿,不過是圍道土牆,以保衛貴人及依附奴婢的起居處罷了,沒有庶民的位置。其後庶民逐漸傍城而居,亦以柵欄自護,就跟今日的建康城似的。周有天下,始將其都建成小城大郭的形態,但都是依地勢而佈局,並無一定之規。

其後部分城池,尤其是都城的人口逐漸增多,規模也漸增大,但直到西漢朝的長安城,依然以宮城為核心,官署隨處佈設,既無皇城,外城佔地也並不比宮城大多少。而且漢長安城秉持著西南為長者居的舊俗,基本上還是坐西朝東的佈局。

到了東漢的都城洛陽,為了顯耀皇權,方才改基本佈局為坐北朝南,但宮城仍居城池中心位置。唯曹操建鄴城,才將宮城移至城池北部中央。原本歷史上,要等拓跋氏入主中原,營建新洛陽城,始將朝廷官署全都設定在宮城南面的東西兩側,並逐漸演化成了隋唐以後的“皇城”。

皇城的產生,主要目的是將主要官署聚集起來,便於日常政事的處理——不必要兩個部門一在城東,一在城西,還得駕車來往才能相互溝通了——更方便統一警護。這個道理,自然對徐渝是一說就通。

但另外一個道理,就不怎麼說得通了。此前的城池多采取裡坊制,即將居民區和商業區(市)嚴格分別開來,並且居民區之間也相互隔離,入夜後關閉坊門,不使隨意通行。這當然是為了方便管理,禁絕盜寇了,唐代長安城即為最規整和嚴格的裡坊制。

裴該要求不設坊牆,且許商賈在通衢大道兩側,任意賃屋開店,這是徐渝所無法理解的。他說:“若不分裡,則不易警護,易宄;不設市,亦不便管理,難以徵稅啊。陛下三思。”

裴該笑笑說:“不分裡,為居民來往便利也,至於如何警護,防查奸宄,此警部之責,非關卿事。不設市,為便商也,至於管理和徵稅,此虞部之責,卿亦不必過慮。”隨即召來虞部侍郎鬱翎,問他說你站在商人的立場來考慮,是設市為好啊,不設市為好啊?

鬱子羽回答說:“若以虞部吏而言,以設市為便;以商賈而言,以不設市為便。”

裴該說這就對了嘛——“我寧便民而不便官。民便則喜,必肯守律,而奸宄難生;官吏便,則民必怨,豈有民怨之國,而能長久者乎?”

不過裴該也考慮到,唐代長安城終究是數百年後的產物,推倒裡坊制更近乎千年之後,以目前人口數和城市、商業規模而言,自己的想法未免有些超前了。所以他命徐渝設計的長安城,也比唐時規模為小,面積僅僅五十平方公里左右。趁機也可以避開城北最低窪潮溼之處,不必要跟唐太宗似的,被迫再於城北興建一座大明宮。

posterr(;bd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