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不但不敢瞧咱們,他們似乎連手裡端著的飯都不敢瞧,眼神刻意迴避,一副做賊心虛的模樣,故此我才判斷,飯中必有蹊蹺,拿狗來試,果然——“此必見我兄弟落難,莊頭起了異心,欲殺我等而自佔莊院、田土也!”
王聿想想後怕,連眼淚都流出來了,連說:“如何敢起異心,是非人也,是非人也!”王卓冷笑道:“小人放辟邪侈,若無國法約束,自然無所不為——今天下大亂,臣可逼君、胡能凌晉,則以奴害主事,自然難免……”
兩天一路奔逃,慌不擇路,竟然登上了一座小小的山阜,差點兒找不到下來的途徑。在找路下山的時候,王卓突然間定住,就跟座雕像似的,半晌不動。王聿伸手在他眼前來回晃,說哥哥你怎麼了?嚇傻了麼?
王卓一把拍開兄弟的手掌,沉聲道:“我非驚怕,實有所思也。”
王聿苦笑道:“於今當思我兄弟往何處去,如何活命,他事有何可想?”
王卓一挺胸脯,回答說:“我思孟子之語:‘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往日但守父、祖基業,錦衣玉食,無所勞心,誰想竟有今日?我等還當投長社鍾氏去,若斃命途中,自為天命,若僥倖不死,焉知非祖宗之所以責罰我等,欲我兄弟重振家業麼?”
說著話一把抓住王聿的手,說:“茂宣啊,此去即渠水可飲、乞糧可食,唯求不死。既至鍾家,也須隱忍蟄伏,勿復膏粱習氣。鍾家終為士人,必不似彼等小人,敢妄起害我兄弟之心,但若盛氣相凌,亦難保全……”
王聿連連點頭,說哥哥你說得對,我不再尋死覓活的拖累你了,咱哥兒倆要一起含辱吃苦,相互扶持著活下去——妻兒尚在太原,怎能不見一面就死呢?
就聽王卓又說:“非唯求不死,望苟活而已。我等何以敗落至此?為國家喪亂也。國家因何喪亂?皆雲‘肉食者鄙’,難道我兄弟非肉食者乎?先祖昔日率師滅吳,助武皇帝一統天下,子孫始能承其餘澤,目迷五色,口厭甘肥,然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豈能長久?若得機緣,我等當為國奮發,驅逐胡寇,恢復社稷,既安國而且復家,始不愧為王玄衝(王渾)子孫!”
當即指天發誓:“我王文宣若不能做中興名臣,垂名青史,則死不得入王氏祖塋!”
王聿趕緊去掩兄長的嘴,說你這誓未免發得太過了,就咱們這細胳膊細腿的,如何為國效力,驅逐胡寇啊?而且總先得保證不餓死、凍死再說吧,哥你未免想得太遠啦……
二人下得山阜來,尋路向東方而去。這一路上為了活命,真是什麼體統都不顧了,渴飲渠水,飢摘橡實,甚至於向人當面乞討,連走了好幾天——自然是又繞了彎路——才終於抵達潁川長社。到了鍾家門上一求告,人還真放他們進去了。
不過二王並沒能見著鍾氏的家主,接待他們的是一個年輕人,名叫鐘聲,字艾華。據他所言,因為胡寇肆虐,鍾家家主領著全族南下,逃奔荊州去了,光留下他一個人看守祖產。而且目前潁川郡內的情況又極糟糕——“羯賊就在許昌,我等唯依荀氏,一方面拒壘自守,一方面貢獻糧秣,始可勉強得全。”
鍾艾華倒是留下了王氏兄弟,雖然從未謀面,但他自身也是讀書人,還曾多次前往洛陽,故而交談之下,對方是真是假,並不算很難辨識。不過他有言在先:“羯奴催逼甚急,家中存糧有限,二公自不能如在洛陽時,受錦衣美食……”王卓趕緊表態:“但得飽飯足矣,豈敢相望其他?”
只可惜就連飽飯都吃不長。不久之後,石勒部將孔萇索貢不得——鍾家實在拿不出更多東西來了——便派族弟孔蕢率兵來攻。鐘聲就領著幾百個莊客抵敵,很快便敗下陣來,加上向荀氏求取增援,卻總不見援兵趕到。當日晚間,他召聚眾人,說很明顯的,咱們守不住啦,已經死傷六十多人了,明日羯賊再來進攻,壁壘必破,人無幸理。只有趁著黑夜,咱們趕緊逃亡為好。
於是就帶著殘餘的一千多人——半數是老弱婦孺——落荒而逃。許昌在南,他們只好往北跑,然後為避追兵,被迫轉道向西,直至進入霍陽山區,才勉強安頓下來。
這一千多人,就跟同時代很多人那樣——比方說郗鑑——躲入山溝,自闢田土,勞作為生。鐘聲本人也扛著鋤頭下地,那王氏兄弟自然不好意思再跟著吃白飯了。只可惜他們一無所長,啥都不會幹,好不容易經過協調,讓他們幫忙放牧幾十只山羊,外加撿拾羊糞,算是個不需要太多技術的輕省活兒。
王聿一開始還拿架子,不肯幹,卻當不起王卓先脫卸了長衣,把糞筐扛上肩,把牧羊鞭持在手中——哥哥都去勞作了,那你做兄弟的能不幹嗎?就這樣,王氏兄弟等若婢僕,跟著鍾氏孑遺飢一頓、飽一頓地熬過了漫長的歲月……
直到祖逖北伐,揮師進入河南,數場大戰,終於站穩了腳跟。霍陽山中訊息閉塞,要隔了好幾個月,鍾氏方才聽得訊息,鐘聲趕緊派人去長社探查、聯絡得實,這才拖家帶口地棄了山中基業,返回老家——反正田契我都帶著呢,既然還是晉人當政,我鍾家的田土總該歸還,那可比山裡的田要肥多啦。
等到收回舊業,重新安頓下來,鐘聲便即攛掇王氏兄弟,說我是平民,跟貴人們不大搭得上話,你們可都是公侯顯貴,何不前往洛陽去求見祖將軍,謀個一官半職啊?言下之意,過去我收留你們,讓你們活命,如今是你們回報我的時候啦——帶挈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