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氏這處莊院的莊頭,本是一位寒門士子,託庇同姓,為京陵公家守莊。莊客們並未騙人,他確實是被縣令給叫去開會了,會議的內容是:石勒大軍就在附近的潁川和襄城,可能很快就會打過來,那咱們是守城呢,還是逃亡呢?要麼投降算了……
各縣長令,俗謂“百里侯”,在地方上權力很大,尤其晉代不置縣丞,縣令長之下就是主簿、錄事史等,皆為自闢的僚屬,不算正式官員,那一縣之尊彷彿就徹底地沒有制約了。之所以說“彷彿”,是因為縣令雖不受制於同僚、佐官,卻還要受制於地方縉紳、豪強,尤其這畿內之縣,到處都是豪門莊院,若是不跟他們打好關係,縣令長隨時都可能被參上一本,遭到罷免啊。
對於是守城還是降胡的大事,陽翟縣令當然就更不敢自專了,而必須先聽取縉紳們的意見。你若想守,縉紳們不允,說不定先群起而攻,砍下你的首級去獻給胡軍;你若想降呢?若縉紳們仍然心向晉朝,當場就敢綁了你而自署為令……
所以是一定要先開會商議,統一思想的。王氏那處莊院的莊頭,今日便也在受邀之列,不過因為各說各話,眾議難協,會上差點兒吵起來,根本沒出結果,所以他也不在縣城內留宿了,連夜趕回了莊院。進門才聽說,什麼,主人家兄弟竟然逃難至此?怎麼會有這種事兒?!
莊客門圍著莊頭,眾說紛紜。有人說:“必是假的。貴人們日常蒸羔做飯、煮豚為飲,再怎麼飢餓,怎可能吃得慣粗食呢?那兩人卻如同餓鬼一般,兩碗糙飯一掃而空,哪有些許貴人的體統?”也有人說:“多半是真。我看二人面上雖多塵土,擦一擦,臉還是白的;衣衫雖然髒汙,質料卻好……”
最終大家夥兒都覺得,再怎麼爭論也爭論不出個結果來,既然莊頭回來了,那您去瞧上一眼,不就一清二楚了麼?
莊頭便問:“人在何處?”
“已打掃了柴房,讓他們睡下了。”
莊頭當即舉著火把,前往柴房檢視。王氏兄弟奔躥了一整天,精神極度緊張,對前途幾乎絕望,好不容易到了自家地界,還勉強得了一飽,神經一放鬆,才倒下便即鼾聲大起。他們反正放心啊,我們就是真的,等莊頭回來辨認過了,必然倒頭便拜,那咱們肯定就能有好吃的啦,也不必要再睡柴房,就算小地方沒啥好東西,難道供奉還能比跟著司馬毗逃難的時候,被迫宿在馬車上更糟嗎?
莊頭舉著火把,就二人面上照了好一會兒,二人始終不醒,於是他便無聲無息地退至門外。莊客門又再圍攏過來,詢問端倪,莊頭垂首沉吟,好一會兒才說:“往日前往洛陽京陵公府上貢物,我只能站立階下,遠望主人家而已。方才見其面貌,彷彿便是,但亦難下斷言……”
莊客們就問那可該怎麼辦才好啊?竟然連你都認不清……莊頭壓低聲音,對眾人道:“我有一語,諸位靜聽。今胡寇肆虐,洛陽危殆,貴人們大多棄城而逃,則京陵公兄弟路遇盜匪,空身至此,本不出奇。然而若是認下,便須傾全莊之力,以供奉二公。去歲收成銳減,我每常擔心,今歲若不能足貢,二公將如何責罰……則以我莊之所有,實不足奉養二公,若致其怒,立命斷我頭都有可能,況乎汝等?”
眾莊客聞言,臉上都不禁露出驚恐的表情來。莊頭趁機說道:“反正我也不能確認,何不指斥為假,殺此二人。若本為假貨,殺之自然無妨;若是真的,去此二人,則本歲再無須供奉也,我與汝等共有這數十頃田與莊院,合力謀生,豈不是好?”
不少人聞言,目光中當即閃爍出光芒來,紛紛點頭應可;剩下幾個膽小的,見大家夥兒的意見都已統一,也不敢站出來表示反對。可是雖然就此定計,說到動手殺人,卻全都你推我讓,誰也不敢上前應命。
他們之中,未必沒人有殺人的膽量,但大家夥兒心裡有數,聽莊頭之言,這倆貨有七成就真是京陵公兄弟了,既是顯貴,又為家主,那誰敢親自動手啊?奴殺主可是大罪,是要五馬分屍的呀!
商量來去,莊頭說不如這樣吧,再容他們安睡一晚,明早起來,就假裝我尚未返回,你們再準備些粗劣飲食,下點兒毒藥,去給他們吃了——如此,則誰都不必親自動手啦。
王氏兄弟睡得很沉,對此自然毫無察覺。第二天日上三杆,二人才起,因為尚未有莊頭過來相認,所以也不便呼喝莊客,就自己出門來,在井邊打水洗沐了。王聿道:“不想這提桶竟然如此沉重……那莊頭還不回麼?待其歸來,我必他要自挑水百桶,以解惱恨!”
隨即就見有幾名莊客哆哆嗦嗦地端著托盤過來,說莊頭還沒回來呀,你們先吃過早飯,慢慢等吧。然後放下食物,逃跑一般就閃得無影無蹤了。
王聿端起碗來就要吃,可是他昨晚的食物還在肚子裡,沒有消化完,如今再見糙米、醃菜,就毫無食慾了。轉過頭來要請兄長先動筷子,卻見王卓盯著莊客們離去的方向,手捻鬍鬚,面色陰沉,半晌不言不動。
王聿問道哥你怎麼了,你也吃不下嗎?不如等莊頭回來,確認了咱們的身份,到時候必有美饌奉上——咱們一頓早飯不吃也沒啥大不了的。
正說著話,就看一條狗子垂頭翹尾,蹩將過來,王卓猛然間端起碗來,往那狗子面前一傾。王聿忙道:“何必如此,便食物不入口,也不必將去喂犬……”王卓擺擺手,要他稍安毋躁。
果然那狗子吃了糙飯,初時無事,又再轉了兩圈,都轉得王卓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正伸手打算把弟弟面前那碗飯端起來吃了,狗子卻突然哀叫一聲,倒地抽搐。王卓面色大變,一扯王聿,說:“彼等已起殺心,快走,快走!”
兄弟二人急急忙忙,翻牆而出——好在有柴火捆墊腳,而且莊內諸人怕擔弒主之名,都想等這倆死透了才過來收屍,才使得他們順利逃出了生天。事後王卓跟兄弟解釋,說我看送飯來的那幾個人面色不對,都不敢正眼觀瞧我等——“若莊頭果然未歸,則彼等的態度當於昨日無異,何以驟然更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