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隨瞪眼問道:“為何殺不得?”

呂氏族人乃將前因後果備悉分說,只可惜什麼“棄典禮而附賊後”,甄隨完全是有聽沒有懂。有名呂氏比較機靈,見此員晉將一臉的懵懂,這才用大白話簡單明瞭地解釋道:“此獠曾經咒罵過大司馬先公,是故我等擒下,也不敢殺,要獻於大司馬駕前,由大司馬親手報仇。”

甄隨怒道:“竟敢咒罵大司馬他爹?是可忍,這個老爺我不能忍!既是不能殺,且取鞭子來,老爺先抽他一頓洩憤!”

呂氏仍然攔阻,說這人自被擒後,不吃不喝,我等只好捏著鼻子硬塞,但這活兒太難了,終究不可能塞進去太多啊,如今他只剩下了半條命,怕是經受不住您的鞭子……萬一抽死了,可怎麼好?

甄隨殺又不能殺,打又不能打,滿腔歡喜化作泡影,怒急攻心,當即掄起刀來,用刀背一拍一個,把那些攔阻他的呂氏族人全都打趴下了。隨即喝道:“渡口當有船,大都督見在河西,汝等可自去請功,何故來此消遣老爺!”說完了扭頭就走。

生擒韋忠固然大功一件,但這傢伙也是個燙手的山芋,萬一死在自己手上,必然挫價,而且說不定裴大司馬還會惱怒,因而呂氏本打算把他交到晉軍手上就算完事兒了。孰料甄隨根本不受,他們只好再度押解囚車上路,在渡口改換舟船載運,一直送到了河西的大營之中。

——————————

裴該也勞碌了整整一夜,等天亮後才得空和衣假寐了片刻,如今正在大帳內發號施令,主持收尾工作。

晉將陸續將所斬胡將首級獻上,由軍司馬裴寂記錄、核算功勳。至於所俘胡將,大多數在裴該面前跪了片刻,便被喝令推出去斬首。

裴該還是一貫的政策,將俘虜區別對待:小兵可饒性命,將領多數斬殺;氐、羌或可納入裴軍體系,屠各、匈奴,多數只有苦役做到死的份兒。總而言之,群體數量愈少,愈當嚴懲不殆;人數愈多,或可網開一面。

因為裴該的歷史觀很簡單明確:一,古往今來,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是愚民,只是愚民可教,“不可使知之”是開歷史的倒車;二,雖然歷朝歷代都有一二英雄人物散發奪目光輝,但基本上,歷史都是愚民創造的,也是愚民推動著前進的,倘若忽視民眾的力量,必然“水可覆舟”。在此基礎上,對愚民,不管是晉是戎,大肆屠殺,都非正道。

只有當路松多被綁進來的時候,一名秦州兵跪地為他求情,說:“陳將軍曾命末將懇請大都督,此胡驍勇,殺之可惜。”隨即便將路松多兩次被陳安、甄隨戰敗,並最終為陳安所縛的經過,大致解說了一番。

裴該心說能在甄、陳二人兵刃前兩次逃得性命,果然可稱勇將……旁邊兒劉光也為其求情,於是裴該便即怒目瞪視路松多:“汝可願降否?”

路松多答道:“敗軍之將,豈敢不降?”

裴該冷笑問道:“汝是願降,還是不敢不降?”

路松多俯首道:“今皇……胡漢主妄臣疑,劉粲又操切不能用兵,遂為大都督所破,大都督之威,經此一戰,某自然心服口服。大都督有如此貔貅之師,又得甄、陳二位勇將,則晉勝胡敗,不待言而自明。某願為大都督牽馬執戟,絕無二心。”

裴該擺擺手,命劉光將路松多領將下去,好生看管,且候一切排程定了,再決定將其安置在哪一部,任何職司。

他之所以饒過了路松多一命,並不僅僅因為此將驍勇,更重要的是,這名字他前世就有印象。雖說在兩晉之交的歷史大潮中,路松多隻是一個小角色,史書中也僅僅記了一筆而已,偏偏裴該就記得他的事蹟——或許因為這名字叫起來比較順口吧。

在原本歷史上,路松多雖為屠各,卻於關中起兵反胡,召聚氐、羌,依附司馬保,劉曜多次遣兵往徵,俱都敗績。其後劉曜親自率兵上隴,司馬保勢力瞬間崩潰,路松多這才被迫逃往隴城……至於此人最後下場如何,是不是跟陳安一起死了,還是復又歸胡,那就毫無記載了。

既曾反胡,可見起碼這不是一個“皇漢”主義者,對胡漢劉氏的忠誠心相當有限,既如此,只要是人才,我又為何不用呢?

才剛打發了路松多,帳前來報,說蒲坂的呂氏押著韋忠前來,獻與大都督。裴該聞言,不禁略略一驚,急命喚來相見。一名呂氏族人報名入帳,備悉陳述了生擒韋忠的經過,然後還把經過整理的呂鵠和韋忠的對話文字呈遞上去。

裴該一目十行,看罷這篇文字,不禁莞爾。呂氏族人便問:“韋忠見於帳外,可要押來大司馬面前啊?”裴該擺擺手:“不必了。”

裴、韋兩家,積怨頗深,就裴該這具軀體殘碎的意識裡,自然是恨韋忠入骨的,而來自後世的靈魂,對此卻只有一點點好奇——那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行事如此荒誕,而竟獲忠義之名?

不過隨著地位的逐漸增高,裴該的視野也寬了,實在不把韋子節這路貨色放在眼內。再者呂氏遞上來這篇文字裡已經表述得很清楚了,人以為偽,彼以為忠,這人三觀就是徹底歪的,那跟他還有什麼道理可講啊?

好比後世反紅者不少,其中一些是屁股問題——人家是黨國舊貴,既被一朝掀翻在地,那麼敵視新朝也便情有可原——還有一些卻跟屁股無關,倘若退回一百年去,他九成九會被活活餓死,在新朝多讀了幾天書,卻自以為人上人了,對於底層翻身天生反感,這路貨色,真是絕無道理可講。

韋忠也是如此,當年張、裴舉薦,則晉對他也不能說不厚,他卻轉而仕胡;若因反感晉政紊亂,難道說如今的漢政就很清明嗎?不過是上了賊船,也就自然混同為賊,反倒以“盜亦有道”來催眠自己罷了。

我正忙著呢,這路貨有什麼必要見嗎?不過——“韋忠於我,乃有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