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進退如風(第2/2頁)
章節報錯
甄隨“哈哈”大笑道:“此番較量,卻又是我勝了!”命部曲將所得兩名胡將的首級展示給陳安看。陳安假意恭維,心中卻不禁暗罵:我兵本來就少,又為了配合你,來往馳突,就算斬殺了敵將,哪有功夫下馬去割取首級啊?
再問甄隨對策,甄隨在馬背上踩鐙立起,遠遠一望,就見胡陣開始調動,原本緊密的陣形略略鬆散一些,貌似有不少士卒圍繞著劉驥大纛,正在掘壕。很明顯劉驥吃了個虧,不敢再蒙著頭朝前猛衝了,打算下營立寨,以做久戰的準備。
甄隨不禁咬牙道:“可恨,不能一舉擊潰劉驥。”便即下令,咱們也立營,但是——“不必消耗士卒體力,偽作掘壘之狀可也。”
陳安聽了這話先是一愣,隨即喜道:“甄督是有撤兵之意麼?”
甄隨點點頭,說:“今殺胡賊不下數百,足搖其心,然而胡寇也甚勇,我精銳兵馬又尚未練成,竟不能直透其陣,斬殺劉驥……若我等被牽絆在此,胡寇必有增援到來,恐怕那時將難以全師退返大荔,壞了大都督的全盤謀劃。且將胡將首級歸獻荀夫人,便足可使其見我等忠勇……”
陳安暗中長舒一口氣,心說你還算有頭腦——是誰說甄隨只知進而不知退的?
但是隨即就聽甄隨說了:“回去後在荀夫人面前,我等須統一口徑。只說劉驥所部已得胡寇增援,不下兩萬之數,我等以寡擊眾,大破賊勢,惜乎士卒疲憊,傷亡亦重,不敢再戰,只得退歸。可恨王澤不肯跟我等戮力同心,否則若全師而出大荔,必可直抵郃陽城下!”
陳安趕緊擺手道:“似不必如此,對王將軍太過不公……”
甄隨瞥他一眼:“汝是怕得罪王澤麼?”
陳安心說那是當然的,我初附大司馬,手下將兵也被盡數褫奪,剛給我這三千秦州兵還缺乏嚴格整訓,也不能算是自家的部眾,此際身在矮簷下,你們誰我都得罪不起啊。跟著你出城戰胡猶有可說,倘若幫你編瞎話,把責任全都推在王澤身上,他還不得恨我入骨嗎?他不敢對付你,可未必不敢收拾我啊!
他不回答甄隨的問題,只是陪笑。甄隨見狀倒不禁笑了,拍拍陳安的肩膀:“我與陳將軍是撕打出來的交情,我又豈會害汝?想那王澤,必然辯駁,或說大都督之命不可違抗,或說若全師出城,恐怕大荔有失,或者還會說要衛護荀夫人。我等在夫人面前爭論,汝可試做和事佬,兩面勸解,如此一來,王澤也不會恨汝,夫人也不好再提出城往救郃陽之事了。
“我等便說,士卒疲憊,需要休整,且再覷看胡勢,是否會大舉來攻大荔,以此拖延時間,直到郃陽城上,烽煙燃起。”
隨即他皺皺眉頭,彷彿自言自語地說道:“只恐大都督自信過甚,以為必可久守郃陽,烽煙遲遲不燃……說不得,到時候還得找機會再出城去與胡寇見上一仗……”
——————————
雙方激戰的時候,就已經是午後了,各自立陣不久,天色便即漸漸地昏黑起來。劉驥還恐甄隨趁夜來襲己營,不免分派將兵嚴密護守,誰想到一夜無事,第二天起來一瞧,對面隻立著十幾面大旗,卻隻影不見——甄隨早就已經趁著黑夜撤走啦!
恨得劉驥是指天劃地,罵聲不絕。
劉驥遣探馬一路西南而下,才剛偵察到晉軍已然盡數撤回了大荔城內,隨即就接到了劉粲派發來的援軍——劉粲使靳康等率兩萬大軍絡繹南下,想要一戰而挫敗甚至於殲滅甄隨所部。兩軍會合後,劉驥便欲往攻大荔,卻被靳康給攔住了,說:“皇太子殿下之意,本為圍困郃陽,誘晉人來救,遂於平原之上摧破之。然而彼等既已返歸大荔,大荔城堅,昔雍王率十萬之眾都不能克,反為所敗,何況我等……”
靳準說了,當年劉曜十萬之眾往攻大荔,還有虛除部戎兵為援,裴該就三四萬人守城,都能支撐那麼長時間,最終還反敗為勝;如今咱們攏一塊兒不過三萬,預估城守軍在一萬以上,你有把握一鼓而下嗎?去掉咱們這些兵馬,郃陽城下之兵不到五萬,萬一郭默趁勢來攻,內外夾擊,該怎麼辦?咱們能夠及時趕回去救援嗎?
不要以為以優勢兵力攻擊敵城,就可以輕鬆來去的。一旦咱們撤退之時,晉人開城衝殺出來——他們居高臨下,我營中調動很難瞞得住對方耳目啊——咱們若是不管不顧,必受重創,甚至於說不定會全軍崩潰;若是反身與戰,那就又被牽絆住了,短時間內撤不了啊。
“晉人守土,糧秣物資易於籌措,其數雖寡,也不弱於我軍三分之一,則若分兵以攻郃陽及郭默、甄隨,誠恐日久難克,糧秣不繼。是故殿下才聚力於郃陽城下,欲誘敵來,好逐一摧破之……”
劉粲也是在山口附近見到了裴軍之勇,生怕力分則散,不能快速破敵。倘若分兵往攻頻陽、大荔,那是對方的主場,又有城池為憑,誰都不能保證十天半個月內肯定能夠拿下來,時間一拖長,自家必然糧秣不繼。所以才想引誘晉人到平原上來決戰,甚至於直接攻打胡軍在大荔城下的營壘,到時候在區域性戰場上主客易勢,就有希望短期內破敵,甚至於可以繳獲大量糧草物資了。
因而靳康就建議說:“為今之計,大王還是暫留於此,歸告殿下,請示方略為好。”
劉驥無奈之下,只得依從其言。他不敢諱敗為勝,但也不敢跟老哥實話實說,不但把自家折損打了個對摺,還說:“甄隨確乎勇猛,我軍數量與之相若,惡戰竟日,稍稍受挫。然賊亦不能前,被迫退歸……”劉粲就此受了誤導,不禁頓足道:“可恨啊,早應寄語大將軍,佯裝敗退,誘甄隨來救郃陽。彼今受挫而歸,倘若不肯再來,又如何處?”
只好召回劉驥、靳康等,卻把目光轉向西方,按照王琰臨行前所說的,設下圈套,要引誘郭默離開頻陽,到平原上來與自軍決一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