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貢去後,裴該繼續整理文書,完了遣人送至華陰,交到盧志父手上,還附著一封長信,把自己的謀劃合盤托出。因為裴該不是隨便索要些土地,就把士卒及其家眷往司、兗兩州一撒不管了,他要求每百戶左右佔地百頃,自成聚落,任命一名退役的老兵——或因年老,或因傷殘——為村長,把全村都組織起來,且耕且訓。對士卒們的口徑是,因為胡寇尚在,司、兗也不安穩,且尚有盜匪肆虐鄉間,若不併合一心,執械自衛,恐怕難以保全身家和產業。

對祖逖自然也是同樣的說法,而其實真實用意,既是為了安士卒之心,保其產業,也是為了給自己預先設定多處兵役來源。等到這些名為村落,實為小屯堡的所在建設起來了,遇有緩急,裴該登高一呼,便可招兵數萬——還都是經過農閒訓練的可用之卒。既有原徐州軍的老兵管理、統籌,則你說這些民戶將來會更傾向於應司州之募,還是他之募呢?

倘若沒有這一舉措,裴該身在關中,附近缺乏穩固的補充兵來源,恐怕難以持久——總不能每年千里迢迢地從徐州招兵吧。

終究在這年月,想要維持一支數量龐大的職業兵耗費甚巨,估計到裴該目前十二營約兩萬正兵的規模就頂天了,還需大量義務兵隨時補充。

再說了,北有石勒,南有王導、王敦,誰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會把手伸向徐州來呢?

——————————

石勒在解決河北問題之前,自然是不會南下徐方的……況且還有青州曹嶷橫在身前。要說他在襄國,身旁兩個大敵,一為幷州劉琨,一為幽州王浚,如同高懸頭頂的寶劍,使石世龍寢食難安。好在那兩家互相牽制,才使得石勒在河北逐漸站穩腳跟,還發兵三臺,擊走了劉演。

之所以先打劉演,一是因為臨漳和三臺距離石勒的腹心之地實在太近,雖有盟約,劉演自在高臥,石勒可絲毫也不敢放鬆警惕心——因為他本人就沒把誓盟當一回事兒,怎麼可能期望劉演久遵不背呢?

其二,則是因為劉琨正趁著裴、祖北伐之機,圖謀攻打平陽,暫時還顧不到太行以東地區。

不過劉越石始終只是整備、訓練而已,並未真正發兵南下,主要原因是糧秣不足。當日猗盧遇害,其將衛雄率本部及烏桓三萬家,將近二十萬眾南依劉琨,可是人口驟增,反倒引發了晉陽等地的大糧荒。劉越石殫精竭慮,反覆拆東牆補西牆,好不容易才把人心安定下來,據他估計,好好墾殖、積聚三年,乃可以迅猛無前之勢,一舉而下平陽!

在此之前麼,就連侄子被石勒所逐,劉越石也只好幹看著不敢動。石勒因此聽從張賓之謀,寫信給劉琨,先為攻取三臺致歉,還詭稱那本是王浚慫恿他乾的……隨即自稱有歸晉之意,說打算一兩年間便即揮師北上,以攻王浚。劉琨得信大喜,當即遣人散發。

當然啦,劉琨也不傻,所謂散發,也不過派外甥溫嶠去通知了司州祖逖和長安索綝等人而已,這事兒是不能讓王浚得著訊息的。然而他不知道,與此同時,石勒也遣使王浚處,表態願意歸順效命,還卑躬屈膝地請王浚“更進一步”。

王浚遣使回報,石勒下令把精兵銳卒全都隱藏了起來,還特意示使者以府庫空虛狀,彷彿他是因為窮得快活不下去了,才想要巴上王彭祖這個大靠山。王浚相贈石勒以麈尾,石勒不敢用,掛之於壁,朝夕禮拜,說:“我不得見王公,見王公所賜,則如同見面也。”

實話說這戲演得太過了,即便裴該不預知後事,若是見到了這一出,也肯定會冷笑:“此必作偽,隱有惡意!”可惜王浚卻很吃這一套,再加上程遐建議石勒厚賂棗嵩,幫忙在王浚面前說好話,王彭祖遂不疑石勒,把全副精力都用了在如何造勢,他好尋機南面稱孤上了。

不過在此之前麼,是不是先解決了段氏的問題?可是雖然自己派人、花錢武裝慕容和宇文,那兩家卻貌似還不是段氏的對手……

石勒趁此機會,就在張賓的謀劃下,藉口遣使上貢,發輕騎奇襲幽州。所部順利抵達易水,王浚麾下督護孫緯一方面馳告王浚,一方面打算率兵抵禦,卻被范陽太守遊統所阻——遊統其實早就被石勒給買通了。

報至薊城,諸將都說來者不善,請求發兵抵禦,王浚卻說:“石某此來,正欲奉戴於我,有敢言攻擊者——斬!”還命人準備酒食,打算款待石勒。石勒到了薊城城外,生恐城內設有伏兵,於是先驅趕牛羊數千頭進城,以堵塞街巷,然後才殺進城去,直接就把王彭祖從榻上揪下來,綁回襄國斬首。

石勒同時還處斬了棗嵩等諸多王浚寵臣愛將,就連那個遊統也沒落著好,石勒責其為臣不忠,同樣一刀兩段。對於裴憲、荀綽等名士,他則厚給車馬,傾心招攬,裴、荀即降——開玩笑,棗嵩等人血淋淋的腦袋就在眼前,這會兒可不敢再冒充什麼忠臣烈士了!

此為建興四年四月間事,裴該還在大荔城悍拒劉曜,石勒則輕鬆幹掉了他兩大敵之一的幽州王浚。不過石勒並未能就此吞併整個幽州,段匹磾收容了王浚殘部,發兵南下,宇文和慕容也都興師來分一杯羹。最終石勒被迫放棄了薊城——為段氏所據——退返襄國去了。

斬殺王浚後,石世龍便即召集諸將吏,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咱們是要跟段氏死磕呢,還是西進,或者南下?諸將都說,段氏與我誓盟,雖然此番略有摩擦,但並未徹底撕破臉皮,尚可嚴守邊界,保持和睦,不宜發兵再向幽州。不如還是南下去打曹嶷、裴該,或者西進去攻劉琨吧?

張賓當即提出:應當揮師南下,奪取青、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