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敷在孟津,也使騎兵東出,去探查小平津附近的晉軍情況。他得到回報,說這支晉軍打著黑底白色摺尺狀(其實是雷霆紋)的旗幡,可能三到五千人,但防守頗為嚴密,難以靠近去探明確數。

“敵將為誰?可是裴該親來麼?”

哨探根本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來,只說晉軍中沒見著符合青徐都督身份的大纛,估計裴該沒來,仍然滯留在成皋城內。

劉敷正在考慮,是就這麼繼續守著孟津呢,還是乾脆率領本部兵馬前出,嘗試摧破當面之敵呢?

自己身為渤海王、大將軍,理當衝鋒在前,摧鋒破敵,如此方不負為光文皇帝的子孫,怎可能一直窩在渡口保障後路啊?是不是因為此前在洛陽附近,自己說了一句“皇太弟見在,阿兄何得為天子”,導致大哥劉粲不高興了,所以才把我發配到後方來?倘若前方得勝,我雖保障後路,也難建大功;若是前方敗了,事後誰還能記得我的功勞?這不近乎於投閒置散呢嘛!

若是能夠前出擊破小平津的徐州軍,必為大功一件啊——可是又怕劉粲責以不從軍令、輕舉妄動之罪……

正在猶豫,誰想到晉軍卻派了人過來,呈上一封書信。劉敷先看署名,是“罪臣郭默”,再看內容,原來郭默打算歸降胡漢!

郭默在信裡說了,他此前駐守河內,而為劉乂所逼,被迫渡河南下,往依李矩,可是李矩責以擅退之罪,對他的態度很不友好。所以他才離開滎陽,東進去迎裴該,誰想到裴該世家子,眼界高、脾氣傲,不但併吞了郭部兵馬,還把他這個“河內太守”與麾下那些出身低微、所領不過千人的所謂“營督”歸為同列。郭默因此懷恨在心,這才起了歸降漢國之念。

他這回是奉命來佯攻孟津的,所部不過千人——只有小一半兒是自己原本的兵馬,大部分都是外黃附近收編的“乞活”,裴該臨時塞給他統領,這簡直不是佯兵,是給對方送菜……加上郭默所部探馬望見漢國大軍沿伊水南岸東進,應該是去打成皋,成皋城中不過徐州四千多老弱殘兵罷了,一鼓可下,則到時候腹背受敵,幾乎無處可去,必然覆滅。

郭默表示,為免一死,他終於幡然改悔,決定降順漢國,希望渤海大王能予收納。不過從前多次與漢軍交鋒,劉氏恨自己入骨,對此郭默也是有相當認識的,所以才先遣使送信聯絡,還不敢親自前來歸附——你們若是殺降可怎麼辦?他請求劉敷約定一箇中間點,跟自己先見上一面,親口做出不殺的承諾。

劉敷將來信遍視眾將,詢問大家夥兒的意見。眾將都說:“郭默狡譎,所言必不實。難道他想誘騙大王前往,好設伏待之麼?”劉敷“哈哈”大笑道:“即欲詐降誘我,孤亦不懼,只是……正不必冒險。”

劉敷素有輕佻之名,因為他身為胡漢國大將軍,統領京師兵馬,卻三天兩頭地溜出駐地,跑郊外去打獵,為此受過不止一次彈劾,也遭到過劉聰和劉粲的斥責甚至是罰俸。崔瑋等人勸劉乂發動政變,就說:“大將軍每日出城弋獵,其營可襲而有也。”然而人性很複雜,標籤不好貼,跟後方管軍是一回事兒,跑到前線來鎮守要隘又是另一回事兒,劉敷還真沒有臨陣輕出的打算。

再說了,胡漢軍跟郭默打交道非止一日,也曾多次遣使勸降,則郭默的脾氣如石頭般硬冷,心計如狐狸般狡詐,劉敷亦常有耳聞。如今郭默突然派人過來說走投無路,只好歸降,誰肯信哪?!除非他自縛來投,直接跪伏在轅門之前。

劉敷當即提筆回信,直接點明:“汝所言,得非詐乎?”接著提問道:徐州軍此前能在陰溝水畔擊破劉乂數萬兵馬,怎能說軍弱呢?而且必不止萬數,則成皋城內,怎可能只有四千老弱?倘若裴該果真剩下這麼點兒人,則成皋必然難守,又怎麼會撒出你來,妄圖佯攻孟津,以調動我軍?“汝書中幾無一言是實,孤又何可置信!”

使者帶回覆信,郭默見了就笑:“劉敷雖然生疑,卻未肯遽斷也。”他要真的認定我是詐降,幹嘛還寫回信呢?於是跟殷嶠並頭商議,作書答覆。

郭默在信中繼續扯謊,他說:徐州軍確實只有萬數,而且戰鬥力不高,此前在陰溝水畔之所以能夠擊敗劉乂,一是劉乂太過廢物,使初降的“乞活”先出當敵,結果戰敗後衝散了本軍佇列;二是裴該用了陶侃之謀,在運糧船上裝載兵馬,繞至漢軍之後,燒燬浮橋,劉乂生怕後路斷絕,於是率先北逃,大軍頃刻崩潰——“此不過僥天之倖罷了,所謂數千破數萬云云,不過誆言虛稱耳。”

成皋關之戰也是如此,劉乂早就嚇破了膽,見到徐州軍的旗幟就先棄關逃了,否則的話——“即徐州軍數萬,且能戰,天險絕隘,也斷無一鼓而下之理。”

接下去就說到糧道問題啦——“察前降順,而為皇太弟前驅之乞活,乃陳午叔父陳川所部,陳川曾殺裴該兄裴嵩,該因此而追逐之。大軍既敗,陳川逃歸浚儀,即殺陳午,並奪其眾,東出以斷徐州軍糧道復仇。乞活雖不能戰,亦有勝兵數千,裴該因此將主力遣歸以拒之……

“此前豫州軍糧即為駐睢陽之偽東海王扣留,祖逖乃奪徐州糧,至徐州糧道絕,裴該已生退意,奈何祖逖不肯,遂乃暫駐成皋。今前出佯攻孟津,本祖逖之謀也,也為使裴該不得遽歸徐州,裴該遂命默來——默非其心腹,便軍覆亦與其無損也。

“成皋城內,實實止有四千老弱,裴該使精銳先東,修繕成皋關,自以為險隘在手,即成皋不守,亦可坦然而歸。以默料想,天兵至時,不必攻城,裴該必然自走,退據成皋關……”

一大篇文字,七分實,三分虛,真話、假話摻和在一塊兒,估計就算裴該見了,也不得不翹起大拇指來讚一聲“好”,還說不定會對郭默說:思道啊,讓你領兵見陣,實在太屈才了,你還不如協助我專門搞情報戰吧!

信至孟津,劉敷見了,不禁連連頷首:“此言是真也——則劉乂因何喪敗,孤知之矣。”話編得很圓,不象是假的——當然啦,也有認定徐州軍確實不強的先入為主因素在內。身旁將領就問:“然則大王果欲往迎郭默否?”劉敷笑一笑:“郭默小丑,且所部不過千人,得之不足耀威,何必孤親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