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兩娶(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方面,裴嶷覺得無論從家族名望來考慮,還是從實際利益來考量,與荀氏聯姻都比和杜氏聯姻要強得多,他不打算附和卞壼,勸裴該打消另聘的念頭;另方面,初入裴該之幕,他也想要展展才華,幫忙這個侄子解決難題,所以才提出來“二嫡並重”的先例。
然而卞壼還是搖頭:“亂世中無奈之舉,與今日之事,不可相提並論……”
“難道今日並非亂世麼?”
“裴君,倘若賊寇阻隔,使杜氏女無法北上,乃至錯過婚期,甚至於生死不明,使君自可別聘荀氏女。然而如今只須一封書去,杜氏女便可來至淮陰,有何無奈之處,而必須失信於人?!”
裴嶷不以為然地說道:“終究尚未迎娶,如人買貨,雖已下定,亦可毀約,不再索要定金便可——與杜氏之聘禮,也不索回便了。”
“律有明文,崇嫁娶之要,一以下聘為正——豈可比擬於商賈下定?”
“其後還有一句:‘不理私約。’是說明聘雖然比私約為正,然比起正式婚娶來,尚不足也。”
兩個人唇槍舌劍,爭論了好半天,裴該在旁邊兒一點兒都插不進話去。好不容易等兩人喘口氣,喝口水,他就直接問卞壼:“卞君可有解我兩難之策?”
卞壼一搖頭:“信不可失,約不可背,仍娶杜氏女便是,有何兩難?”
“然我已應允了荀氏……”
“是使君無禮在先,自去向荀景猷請罪好了。”
裴該轉過頭去瞧一眼裴嶷,裴嶷會意,便即拱手問卞壼道:“卞君大才,必有良謀——請教,若使君必要娶於荀氏,又有何解決之策?”我只是打個比方啊,要是裴該的念頭打消不了,那你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先說出來聽聽吧。
卞壼瞧瞧裴該,就見裴該一臉的懊喪,同時在用期待的目光望著自己。他不禁長長地嘆了口氣,心知自家使君主意大,自己終究是勸不回頭的,於是搖頭說道:“這媒,我是必不肯做的。聞杜氏女苦待使君數載,年已十七,青春蹉跎,恐難再嫁,使君斷然絕之,豈非害她麼……”
裴該聞言,不禁猛然打了一個激靈,這才意識到——我想錯了!
他之所以因為愛慕荀氏女,沒有深思熟慮就起了毀約另聘的想法,並且忙不迭地跟荀崧口頭約定了,一是知道這年月的人們並不把定親看得太重,毀約本乃常事,二來則是後世的記憶使他產生了一定的錯覺。
“苦待數載”、“青春蹉跎”,裴該一開始就沒往這方面去考量。對方終究不過才十六七歲的一個小姑娘而已啊,都尚未成年,何來蹉跎一說?即便嫁不成自己,也自有大把的好人家可由她……她的家族選擇嘛。
但這是就後世的習俗而論的,在這年月,十六七就算是大姑娘啦,十八九就是老姑娘了,你若當初回絕也就罷了,一直晾到現在,等人姑娘都快嫁不出去了才毀約,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姑娘一輩子的幸福哪!
裴該不禁悚然而驚——他雖然連杜氏女的面都沒有見過,但真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害到一位無辜少女——趕緊離席而起,朝著卞壼深深一揖:“卞君教訓得是,是該少慮了,乃致鑄此大錯。”
卞壼話說到一半兒,裴該就站起身來道歉,他倒不禁愣了一下,隨即嘴角略略一揚:“如此,使君已斷改聘之念了麼?”
誰想到裴該卻還是搖頭:“我娶荀氏之心甚堅,不可改也,故此才求問卞君以兩全之策。”我知道自己做錯了,內心非常愧疚,但卻不打算回頭——荀氏我是娶定了的!
裴嶷笑一笑:“既然如此,還是兩娶為好,既不失約,又不背信。”
卞壼一瞪眼:“兩娶也是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