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兩娶(第1/2頁)
章節報錯
裴嶷當頭棒喝,裴該這才猛然間醒悟過來,就覺得原本遮蔽在眼前的重重迷霧一朝盡散。裴嶷這番話的重點,就是一個“爭”字,不必要顧慮那麼多,既然已經有了一處根據地,有了數千上萬兵馬,那就去打仗啊,去擴充地盤啊,去提高聲望啊——地愈佔愈廣,兵愈打愈強,名愈振愈高。本來想在亂世中殺出一片天地來,驅逐胡虜、重光晉室,就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若再瞻前顧後,喪失了時機,那你還能做得成什麼事情?!
是啊,自己孤身一人穿越而來,在胡營中也是孤身奮鬥——裴氏真幫不上太大的忙——到了江左,與其說自己借了祖逖的勢,倒不如說祖逖因為自己的謀劃才得以北渡。赤手空拳都能打這麼數郡出來,怎麼種了幾年的地就跟個鄉下土老財似的,啥都捨不得放手了?關鍵還是擔心這根據地吧,怕自己帶兵一走遠,被人給奪佔了去,或者被人給搞壞了,但根據地之所以是根據地,就是隨時都可以向外擴張,否則只是畫地為牢的囚籠罷了!
為什麼要太過在意後世的經驗呢?為什麼想等著劉、石相爭,到時候再去爭關中、中原,想等著王敦謀反,到時候再去捅江東一刀?歷史已將面目全非,若太執著於舊有軌跡,與因人成事有什麼區別?且因人也未必就能成勢!
腦海中諸般念頭紛至沓來,臉色也自陰晴不定。裴嶷不再說話,只是默默地望著他,隔了好一會兒,裴該才突然間雙眉一軒,一拍自己的大腿:“叔父教訓得是。該意秋收後便率師北上,攻打曹嶷!”
裴嶷一皺眉頭,心說我話已經講得很明白了,青徐不是立業之地,你怎麼還想去收青州?就聽裴該仰天大笑三聲,繼續說道:“曹嶷犬彘之輩,然而廣固堅塞,恐不易下。我意逼其歸順朝廷,然後勾聯邵嗣祖,保障河上,即可沿河而西,直向洛陽、長安!”我關中也要打,徐州也不想丟,那就必須把勢力一直推進到黃河南岸——渡河可比渡淮要困難多了——以大河為屏障,然後拼了命往關中去衝上一波!
不就是沙場競逐麼?我如今也是上過戰場,甚至於打過勝仗的人啦,哪裡還會有膽怯、畏懼之心?我竹杖所指之處,不說望風披靡,也必要讓胡虜記住我裴文約的大名!
——————————
裴該和裴嶷一直談到吃晚飯,他請求裴嶷留下相助,裴嶷欣然允諾,於是當即被授以別駕之職。
翌日,裴該把裴嶷和卞壼都召集到一處,向他們詳細講述了自己此番西征的經過。雖然早已有書信傳至淮陰,但文字上不方便長篇大論,具體細節,還需要口頭敘述,順便向自己這左膀右臂請教,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嗎?行事是否還有所疏漏之處?
等說到荀氏女相救之事,裴嶷不禁慨嘆道:“不想世間尚有如此女子,可惜錯生了,若為男兒,必一時之俊傑也!”裴該趁機就偏過臉對卞壼說,我已經跟荀崧打過招呼,想要聘娶荀氏女為妻,只待荀氏一行抵達淮陰後,望之你就為我去說謀、下聘,如何啊?
卞壼微微一皺眉頭:“聞使君前已聘杜氏女,豈可毀約而再聘?”
裴該已經定過親的事兒,裴嶷不清楚,卞壼可是早有耳聞的。他這話一出口,裴該的表情就不禁有些尷尬,裴嶷細問端底,隨即笑道:“杜氏京兆庶族,雖有伯侯、務伯、元凱三世之傑,終無法與潁川荀氏比類,如何能攀附我裴氏之門?絕之可也。”他是純從家族利益去考慮,杜家門第太低,本來就門不當、戶不對的,還是裴、荀聯姻,比較合襯。
卞壼搖頭道:“若知不可為偶,昔日便不當應允,既已允之,豈可輕悔?使君,人無信不立啊。”卞望之為人嚴明方正,有時候還給人不怎麼懂得變通的錯覺,故此他是不贊成裴該另聘的。再說了,濟陰卞氏同樣算不得什麼高門,聽聞此事,難免會生出些兔死狐悲之感來吧。
裴該解釋道:“非為荀氏門高,故此攀附,為荀氏女既救我性命,又有文姬之才、班姬之德,乃心愛之,必能為我良配,是以……”卞壼打斷他的話:“使君,昔司城子罕不以玉為寶,而以廉為寶,時人稱之。人誰無所愛?若今愛一女便即失信,則異日愛財貨必貪,愛聲色必惰啊——使君三思。”
裴該“嘖”了一聲,不禁垂首不語。
他也知道自己這種行為即便不犯國法,甚至不是太過違背禮俗,終究不算什麼光彩的事情,因而在回來的路上就始終在躊躇,也還沒敢寫信給裴氏,請她幫忙自己回絕了杜家。終究婚事最初是裴氏幫忙給定下的,你說毀約就毀約,這不是打裴氏的臉麼?可該怎麼措辭才好呢?
因此對於卞望之的責備和勸說,裴該實在無話可回——雖說自己仍然堅持聘娶荀氏女的想法,一輩子終身大事,不想留下遺憾,但人說的很有道理啊,你還狡辯些什麼?
裴嶷瞧瞧裴該,又看看卞壼,隨即笑著打圓場道:“何不致信杜氏,明言荀氏之事,使其女退而為妾呢?”
卞壼搖搖頭:“若要兩娶,也無不可,然豈有先聘反為妾室之理?且杜氏門戶雖不甚高,其嫡女亦不肯為人做妾吧?”
裴嶷想了一想,繼續笑著說:“豈不聞賈公閭之事乎?”
卞壼和裴該都沒明白他是什麼意思,同時開口問道:“賈公閭何事?”
於是裴嶷耐心地給他們掃了掃盲。賈公閭就是賈充,他原配的夫人是李豐之女,因為李豐被司馬師所殺,其女受牽連也遭到流放,就此跟賈充兩人分開了;後來賈充又娶了郭配的女兒為妻。等到司馬炎登基,大赦天下,李氏也得以還鄉,那問題就複雜啦,因為賈充當初並沒有明文休棄她啊,理論上她還是賈充的夫人。於是司馬炎特旨命賈充設定左右夫人,二嫡並重。
裴嶷說了:“此等事,本朝不乏先例。東平王相王昌之父王毖,本籍長沙,娶有先妻,後因江南動亂而流徙中原,仕魏為官,另娶一妻——即王昌之母。待到我朝平吳,王昌聞其父之先妻久喪,孤苦無依,乃請東平王上奏,請求並立二母。還有潁川鄭子群曾娶陳司空女,後因呂布之亂,導致分散,別娶鄉人蔡氏為妻。待得亂平,陳氏歸來,於是請荀公曾上奏,請求並立二妻。此等事屢見不鮮,朝廷亦不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