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化(1)(第1/2頁)
章節報錯
五月底的淮安航和江南一樣,熱的不成,到外都是金黃的麥浪,在晨風之下,翻騰扶搖,猶如一片望不到邊的海洋。
當時的麥子多是高杆,容易倒伏,再加水利和糞肥、防蟲都不到位,選種也沒有標準和意識,所以產量也很低,一畝平均畝產,不過兩石到三石,罕有四石的,江北一帶,在黃河奪淮入海前,也是標準的魚米之鄉,只是人心較為保守,不象江南,在隆萬開海後就以經濟作物和手工出產為主,所以在富庶程度,是漸漸被江南給拉了下去。
如今麥子杆已經熟透,只有尖頂還有一點點青,淮各地,大半已經開始揮刀動鐮,只是今年與往年不同,每年這時候,大量收糧的糧商齊集淮,等百姓將糧一收,就賤價收入,好教那些窮泥腿子拿錢去救急交稅。
今年與往年格外不同,賦稅可以直接交糧,而且大元帥府軍政司還頒佈榜文,官府將成立錢莊,免息放貸,幫助百姓還清舊債,這樣一來,不管是交稅還是欠此前的債,所有的百姓都可以先不理會,安心的收好糧食就可以了。
如此德政,整個淮揚各地,都是頌聲四起,民間欣喜之情,也是感染了新軍。
在大隊的新軍出來操練晨跑的時候,道路兩邊金色的麥浪自然就是給了這些新出爐的大兵們足夠的欣喜。
麥收在即,而且軍中傳言,今年江北一帶,不再折銀,百姓按朝廷規定的數額,交納實物糧食就可以完糧抵稅。
而且,不需要交給縣裡,不必再看那些大小老爺的眼色,也不必把辛苦收來的糧食交給那些王八蛋糧商,直接交給大元帥府軍需司設在各地的徵收點,由那些廂軍和軍需司的官員當面點驗清楚,給憑照,今年的賦稅,就算是完糧交納了。
而且,皇太子在訓話時也是親口說過,現在還在困難時期,等將來,或許就是兩三年後,有軍人子弟為國效力的家庭,賦稅按軍士的表現,在軍中職位越高的,減眠的賦稅就越多,很有可能,當一個正目減三成,當到哨長,賦稅就全免了。
光是這一條,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期望和渴盼著!
眼前金黃色的麥浪,其中蘊含著多嚴叫人鼓舞,叫人欣喜,叫人期盼的資訊啊“
心裡雖是振奮,不過,身處佇列之中是不能說話的,經過二十天左右的訓練,這些兵們總算在軍棍下明白了當兵是怎麼一回事。
路過大大小小的田地,跑在平整過的土地的時候,雖然只看到星星點點,偶爾一見的農人,不過所有人都是挺直了腰板,雖然滿頭大汗,仍然顯的氣宇軒昂,英武不凡。
這樣的軍隊,才有一點軍人的樣子,用王源的話來說,這二十天練出來的兵,放眼大明,在士氣和軍律,已經是沒有對手。
所差的,不過是做戰的經驗,還有將領們臨敵時的蘋慧高低,指揮水平的下罷了。
這二十天來,在勸兵歌,講評先進優劣,團體名次評點等辦法之下,還有軍棍的幫助,朱慈恨也是用填鴨的辦法,把這一支軍隊一點一滴的打造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樣子。
佇列軍姿不行,軍棍打來。
隨意喧譁說笑,軍棍。
軍容不整,訓戒三次後軍棍教訓。
夜間軍容不及格的,軍棍。
到第三天的時候,新軍們已經沒有人脫衣服睡覺了。
甚至吃飯時儀表不好的,也是可能被軍棍伺枷“鬼才知道,吃飯時什麼樣的儀表是合格的?一切標準,無非就是在大小隊官,再到營官標統,再到幾個閻王一樣的大將們手中罷了。
每天都有固定的講評時間,按隊圍坐,然後棚長正目,副目依次到哨官跟前報告,然後就地就做出懲罰決郵……”只是從最高的十軍棍到三軍棍不等……沒有不捱打的時候,每天總有人在捱打。
噼裡啪啦的棍擊聲不停的打在人身,也是打在人心!
二十天的功夫,這些質樸的青牟們就漸漸脫去了老百姓的模樣,不管是走正步,還是便步,或是站隊,要麼跑步操,都是能有一個最基本的軍人氣質出來了。
每天早晨,也是一天體能訓練的開始,以一哨為單位,正好是一百多人排成一個小小的方陣,每天錯開時間,三萬多人,沒有一個能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