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六十三章 序幕(9)

在轟隆隆的鼓聲巾,超過一千人的重甲步卒邁著大步向前疾衝。

趙全斌的西班牙方陣是五六十人為一橫列,全部是鐵矛手和重戟手,只有每橫的第一列或前兩列持方盾,用來抵禦對手的弓箭和投擲武器的傷害。

在自己一方的火力輸出沒有辦法完全壓制弓箭手的前提下,適當的方陣變化是必須的。

每營方陣縱深是二十列縱深,如果要發揮出火銑手的威力,在真正做戰的時候,橫列可以加長,根據戰場的形勢,加至十幾個橫列也絕無問題。

平虜軍最大的一次演練就是一個騎兵營,十二個步營,再加上兩個炮營一起演練。

人一過萬無邊無際,十五個營加上輜重輔兵已經有三萬多人,校場當然容納不下,就在軍營南頭的大平原上進行。

當然踩壞了不少農作物,後來按價補賠了事。

老百姓刻也沒有什麼怨言,一則是按價補了錢,二來就是都瞧了一場大熱鬧。

因為是正式操練,全軍上下全部著紅衣軍服,裁大帽穿皮靴,持兵擊鼓而行,多少清江百姓出來瞧這一場大熱鬧,就是山陽沭陽一帶的百姓隔著大幾十裡地,聽說了都跑出來瞧這麼一場熱鬧。

那一次最大「展翅的水印」規模的演練對朱慈娘和魏嶽等將領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為將領的統馭能力是有高下的。

韓信的所謂某人能將多少兵,劉邦能將十萬兵,而他自已則子多益善,光是這一些對話,內行的人就知道,韓信算是得箇中真意了。

冷兵器時代的通訊和後勤,一般的將領能直接指揮三五千人就算良將了,能指揮幾萬人的大軍,還能把後勤補給和通訊等一系列的問題給解決了,還得看天氣變化山川河流等地理情形來調整行軍佈陣,接著在打仗的時候隨機變兒……這套東西,光看兵書是沒用的,不打幾場象樣的大「展翅的水印」規模的戰役不在營伍裡滾上多少年,事到臨頭,一準抓瞎。

合兵演練時,朱慈娘自己上陣,參謀司全體跟上,再加上一大群有經驗的將領助陣,這才好歹把一場演練給支援下來,沒有叫幾十萬參觀的百姓看在暇裡鬧出笑話來。

由此也是把後退發射的步伐戰法給練好了同時也是大大鍛鍊了不少中下層的將領和低階的武官和軍士們。

西班牙方陣最為要緊的就是靈活機動的指揮有經驗的十分優秀的老兵和指揮官,沒有這些光是有一個形,基本無用。

如此費事,軍中上下還頗有人不滿。

大明自有戚少保在,現在已經算得上的足兵足食,為什麼要用泰西人的陣法?

要知道,在大明還真沒有多少人把泰西看在眼裡的。千年帝國到如今一直是強盛不衰,這個民族的子民舟有自已的傲氣和自信在。

整個亞升多少個國家多少民族,哪一個如華夏這樣一直強盛千年的?

雖然弱宋被欺負的夠嗆,還被蒙「展翅的水印」古人亡了國但那是弱宋的事,很不與大明相關。

自從大明太祖提三尺劍趕跑了蒙「展翅的水印」古人,對異族的自信,對華夏文明和武力的自信就又回到了整個民族的心中,而泰西人卻被大明擊敗過好些回了,一個地方督撫就能調集大兵,把這些大鼻子的夷人給打的落花流水。

這些人都不是大明的對手,為什麼還要學他們的陣法?

以堂堂正正之師,討流賊滅東虜,豈不更好?

戚繼光的餘輝猶在,軍中不少人是戚少保的信徒,甚至可以著戚少保的兵書長大的也不在少數。

但沒有辦法,戚繼光是一個天才將領,是一個難得的帥才和將才的結合體。論將才,他能發明演練一個個實用的小陣勢,明軍和僂寇的戰損比實在是太驚人了,從兵器到配合,甚至是伙伕的配給,戚繼光全部門清,這樣的本事,已經是常人所難能及了。

至於為薊門大帥時掌十萬兵,發明車陣,修城池敵臺,在薊鎮多少年,蒙「展翅的水印」古人就消停了多少年,雖然不似李成梁那樣有不少的人頭上繳,但誰敢否認戚繼光在薊鎮時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這樣的人,自然是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