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折(22)(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 回到明朝當太子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折(22)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折(22)
炮聲響起來的時候,陳名夏的臉『色』就由鐵青迅速轉變為慘白。【n看】
這個軍政司大佬還在算計著怎麼處罰這些膽大的鎮將,或是最少要在太子面前重申制度……陳名夏就是這個脾氣,不給實權,不如辭職。
這樣規模的訓練,不到軍政司報備,就是無禮。
不過呼嘯而過的炮彈把他已經湧到嘴邊的話生生給壓了回去,轟隆隆的炮聲粉碎了陳司正已經組織好的話語,在炮聲面前,一切都歸於零!
不僅是他,在朱慈烺身後的所有司員都是面『色』發白,火炮之威當然是主要原因,但火炮的炮火覆蓋之下昂然前行的步兵方陣,才是叫所有人都膽戰心驚的真正原因。
“這是在做什麼?”
顧杲面『色』慘白,這個向來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兒何曾見過如此的場面?
南京禁軍他們當然都是見的多了,不過說起來以前的南京禁軍就是給保國公擺隊娶小妾用,或是市井打架時充人數,最多能在南京附近抓抓江匪盜賊,別的用處是絲毫也沒有了。
而眼前情形,自是顧杲生平未見!
兩個營的步軍已經排成兩個梯次的方陣,在轟隆隆的炮火聲,方陣之的鼓聲一樣清晰可聞,激昂人心!
“這些傢伙,還真是膽大包身啊。”
眼前情形,朱慈烺先看了也是吃驚,不過畢竟已經是屢經戰陣,眼前情形,卻也是嚇不倒他。
這樣的軍事訓練,倒果然是有幾分可觀之處。
這幾天,他已經在籌劃新軍步兵營的訓練方法與武器授給的事了,倒沒想到,底下這群將領和高登這樣的投附泰西軍官彼此契合,居然先行開始配合炮兵訓練,而首先練的不是軍陣配合,倒是練的新軍之膽!
現在的新軍,在朱慈烺的刻意要求下,佇列和體能已經笑傲海內,無與能之相比的,以魏嶽等人看來,大明諸鎮最強的關寧兵,在體能和陣列上,也是瞠於其後,差的老遠。
就是建州精銳,恐怕在體能上還有可比之處,在佇列上,就差的老遠。
馮愷章一直想不明白的事,其實朱慈烺早就有決斷了。
建州東虜野戰無敵,固然是明軍**無能,將校庸懦而士卒失訓,火器失靈而軍伍之暮氣深沉,將士無鎧甲強兵的比比皆是。
遼鎮初討建州時,祭天用的刀都殺不死牛,這樣的軍伍要是能克敵制勝,那才是奇怪。
至於建州初起時就以重甲強兵致勝,所謂騎『射』無敵盡是胡話,早期弓箭只是擾敵,震懾人心,後來克敵制勝,實用重甲步兵,以長槍重矛配沉重鐵甲,每與明軍戰就棄馬步戰,每戰則必勝,根本與騎『射』無關。
到天命汗末年,多次打草谷收穫甚大,在瀋陽城外綿延二十里都是鐵匠鋪子,打造強兵與鎧甲,到那之後,建州才漸漸出現重騎兵,與步軍彼此配合,更是百戰百勝。
現在這個時候,建州不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是最少打了十幾二十年仗的老卒,特別是白擺牙喇兵,人人都是敢戰精銳,河北山東一帶城池,曾有幾十白甲攀城而入,輕鬆攻破的記錄,論起個人戰力和彼此間的配合,明軍已經遠在建州之後了。
就算把李自成和關寧兵的精銳都歸朱慈烺指揮,若無堅城而守,光是野戰對八旗主力,朱慈烺也是沒有任何把握。
而就算守城,現在的八旗也不是沒有辦法,三順王投降之後,清軍已經掌握了鑄炮的技術,在遼東就鑄了不少火炮,現在山海關和京師都下,兩地都是明軍火炮儲藏使用的重心,大明以往二十年鑄成的火炮,十之***落在清軍之手了。
好在那幾千斤重的大炮只能固定炮位用來守城,可以拖動出戰的火炮並不算多,就算如此,李自成守潼關的大將馬世耀原本並無投降之意,但一見清軍有火炮至,這才無可奈何,開關出降。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固守以往成規,已經無濟於國事。
而以為可以憑淮河到長江天險,劃地自守的馬士英與史可法等人,更是愚不可及。
朱慈烺這裡,也是早就下定決心了,以往與清軍做戰的經驗,還有歷史的教訓都說明,以舊日製戰法對清軍,絕少勝機。
他的克敵之策,就在於火器。
明軍的火器制敵思路並沒有錯,歷史已經證明,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原本就是火器對冷兵器戰爭的分水齡。
但明軍火器製造質量參次不齊,軍隊將帥的統兵能力良莠不齊。而士兵的訓練就更是一個徹底的悲劇。
現在要扭轉的,就是在火器製造,將帥培養,軍士訓練這三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