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城中,因為朱慈烺有意的施為,士林之間已經在紛傳著東虜的威脅但就算如此,坊間對東虜有奪天下之志也是十分疑惑

多的人,只認為東虜是蠻夷邦,在關外佔地利之便才能逞兇一時,對整個建州部落的野心都是認識不足

在崇禎年間,東虜幾次入關兵鋒都不及南方,這也是南方士大夫對這個蠻夷部族缺乏警惕的重要原因

不過政治人物,只要稍加提點,便可以轉變自己的思維

眨眼之間,馬士英就想明白了

賀喜之後,便緊接著道:“然則,平西伯引東虜入關,雖名借師平亂,卻也需防東虜狼子野心……若是前門拒虎,後門入狼,則京師仍然不保,平西伯怕也有後顧之憂”

思路順到這裡,反而要明晰的多,當下又接著道:“所以臣以為,需早選派大臣,經略山東、河南,屯田強兵,以剿流賊,安人心,杜外患”

這麼一番對答,連崇禎也是改顏相向了

對馬士英在地方上的能力,崇禎是非常欣賞的雖然此人在他當國的早年被削籍,但復起之後,展露出來的能力叫崇禎十分欣賞,幾年之間就當方面之任,然後保住江南一帶安靜無事但,這只是地方上的成就,馬士英畢竟沒有在中樞任職

此時短短時間的奏對,就已經叫崇禎十分欣賞和歡喜了

他是一個容易情緒化的帝王,當下便先看看朱慈烺,眼中是十足的滿意神色這個馬士英,皇兒能夠發掘推薦,果然十分稱職

“先生說的很是”崇禎按捺住興奮之情,又向馬士英垂詢道:“然而經略山東,河南,當以何時,派何人,籌保餉,派何支兵馬,如此種種,先生可有成算?”

“這,請皇上容臣下去細思,寫成節略奏上”

“好,這樣也好”

崇禎也知道自己有點急切了,當下定定心神,又向著眾人道:“地方人選,當以諸卿公推而淮、揚、鳳、廬一帶,都關係到南京畿輔的安全”

眾人都是提起精神,知道皇帝的話,就是適才所宣稱的大事,當下一邊看向皇帝,一邊又瞄向皇太子

朱慈烺倒是十分的鎮定,這件事,是他經營多日,甚至人到南京,還把班底中的不少人留在了淮安一帶

至於揚州,有高起潛事先經營過,拿過來並不困難

鳳陽一帶,是馬士英的老巢,此人是不是願吐出來,透過這麼短短時間的觀察,還不能得出結論

而馬士英帶親兵入城,半夜叫開京營看守的聚寶門,囂張跋扈,把自己的督標人馬留給黃得功節制,從這幾點看,想從容得到鳳陽、廬州,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關鍵便是在於,崇禎留在內,涮政治,對付那些因循守舊,蠅營狗苟的官僚,以崇禎的皇威和他幫助修改後的中央機構,恐怕問題不大

而他在外,鞏固淮、揚、徐一帶的防線,經略山東,在清軍追擊李自成時的大好良機,相機給對方找一點麻煩

這是一定要親臨前方才能做好的事,否則的話,現在這種局勢下,他留在南京,也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皇太子,英武過人,朕深知矣”

崇禎此時也是面色凝重,看向眾人,沉聲道:“非皇太子,朕已經於京師萬歲山殉國矣”

這件事,皇帝在到南京後多次宣揚,眾所皆知

人都知道皇太子英武仁孝,已經逃走的情形下,又返宮救出皇帝,這一點來說,皇上和太子這父子之間現在的融洽關係,得來也非易事

不是這件事證明了自己的領兵能力和孝心,皇帝豈能這麼放心?

“今天下事,無大過師旅之事皇太子仁孝天生,而英武睿智,專堪統帥一方今流賊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而東虜入境,其志非皇太子當得以專師旅之事,征戰四方,拱衛南京,為朕討平不服”

說到此,崇禎已經站起身來,大聲喝道:“朕意已決,賜封皇太子為徵虜平賊大元帥,開府領軍來人,取大元帥弓箭、儀旗、令箭、寶劍、鎧甲、冠服並印信來”

饒是五大臣已經有心理準備,聽著皇帝的話,仍然是一個個面色大變

漢時制度,皇太子有自己的親軍,臣佐,唐制是太子有六率親軍,而安史之變以後,太子經常可以加兵馬大元帥,領軍監國

不過唐制如此,也經常引發皇帝和太子彼此爭權,甚至皇帝被太子駕空,強迫退位的事情發生

自唐之後,太子領軍開府的事,就再也沒有過了

現今崇禎不僅對皇太子信任有加,而且居然還到了可以使皇太子開府領軍,專責一方的地步

在崇禎的命令之下,大隊的太監湧入乾清宮殿中,每人手中捧著的或是漆成明黃色的弓箭,或是刻著“如朕親臨”的金令箭,要麼便是明黃色的鎧甲,皇太子皮弁服也加飾團龍,東珠,加的漂亮華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