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零四章 立基(6)(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然冒襄如此堅持,陳名夏知道必有深意,當下只得笑道:“也好,那就隨闢疆走一下,不過,我可預先說好,時間不能太久。”
“這個自然。”冒襄很隨意的道:“兄長要去面聖吧?現在行宮那裡也是戒備森嚴,我看兄長未必今天見的到,所以,也不必太急了。”
“雖然如此,規矩不可廢。”
“禮法豈為吾輩所設?”冒襄哈哈一笑,翻身上馬,伸手左手肅客:“請吧,百史兄!”
這個復社兄弟,雖然有生員身份,不過並沒有中舉,這一點連黃宗羲都不如,雖然黃太沖進京會試並沒有中,好歹也是科場中人,而眼前這個小兄弟……陳名夏暗中搖了搖頭,覺得幾年官場生涯,再加上和太子奔波這一段時間,自己和這些個復社小兄弟們,似乎是距離越來越遠啦。
因為是冒襄來接他,守城的千總也認了錯,把守在兩側的禁軍都讓開了道路,一個個柱著長槍,畢恭畢敬的樣子。
不僅如此,看向陳名夏的眼神也是充滿敬畏和害怕的色彩。
陳名夏畢竟是翰林,傳說中的文曲星,又是給事中,官職低而權位高,這樣的人,也算是個大人物了。
這一陣子見慣了藩鎮兵的無禮,在入城之時,陳名夏心裡也是略感得意。不過,他很快也就從這種情緒中拔離出來:藩鎮兵雖然無禮傲上,又以武壓文,但那種剽悍敢戰的勁頭,又遠非南京守備兵馬可比了。
以這等禁軍,就算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樣子出來,恐怕也沒有什麼用處吧。
“怎麼?”
看到陳名夏臉色不大好看,冒襄便用探詢的眼神看過來。
“呵呵,沒事。”陳名夏收起自己的胡思亂想,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把手頭的差事辦好,別的事,暫且可以不加理會。他看向冒襄,笑道:“看吾弟這麼風光,心實羨之。”
“百史兄拿弟說笑了。”
冒襄雖是謙遜,臉上卻也是掩不住的得色。史可法身邊的幕僚雖然不少,而且專門別類,各有各的差事,象他這樣的世家子弟和東林復社後勁,倒也不多。所以委託不少大事給他,倚重甚深。
此時有這麼個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樣子,當然也就不足為怪了。
只是陳名夏打從出城,再到海風奔波,再至淮安奪軍,一路這麼刀光劍影的過來,而且每常和太子閒談,說起李自成,張獻忠先為禍亂,數年之內肯定不復太平光景,還有一個東虜窺探神器,以太子說法,這一次東虜必定也會抓住難得良機,趁機入關。
李自成是否能扛的住,太子是以悲觀的態度來看。
所以這一陣子淮安的佈局,各州縣之間的防禦,募集新兵,訓練人馬,武器、後勤、軍官養成,都是以東虜為假想敵!
而南都這裡,仍然是以李自成為第一勁敵,同時防備一樣稀鬆,士大夫和復社中人算是南都精英,而此時看來,竟也是懵懵懂懂的樣子,再聽說秦淮河一帶繁華如昔曰,仍然有不少人在河上追歡買笑,士大夫官紳家中,排班子唱戲,仍然是烏煙瘴氣……想到這兒,連一肚皮心事的陳名夏也是微微搖頭,鬧的太不成話了!
他和從人也是緊接在冒襄身後,有一隊守備府的禁軍幫忙開道,一路是通行無阻。南京這裡倒仍然是繁富異常,到處都是坊市商號,熙熙攘攘的人群仍然是擠的密不透風,不僅是江南一帶的商人到南京轉運,便是不少湖廣和江西的內陸商人,也是有不少雲集於此,一路上冠蓋雲集,十分的熱鬧。
打從京師那種圍城中出來,再看到眼前這種繁盛景像,便是陳名夏自己,也是覺得恍如隔世一般!
“大報恩寺?”
“是的,兄長,請隨我來吧。”
冒襄帶著陳名夏趕到的地方,正是南京城中一處有名的建築,也是永樂年間的幾處大工之一。永樂年間,最大的大工當然是燕京城的改建和紫禁城的修築,前後耗時二十年,用的人工和物品就不必提了。再次則是武當山工程,也是用工在十萬以上,南京大報恩寺,則是朱棣為了紀念他的母妃而修建,耗時良久,用銀也不少,是南京城中僅次於宮禁的宏大建築,華貴精美,美煥美倫,從建成後就是中國有限的名勝景緻,到如今,更是南京城中士紳官員們每常愛去的地方。
不過,一看到是大報恩寺,陳名夏便覺頭疼,當下扯住冒襄的衣角,輕聲道:“是不是念臺先生住在這裡?”
“當然是嘍。”
“嗨!”陳名夏略帶埋怨的責備道:“你帶我來瞧他做什麼?彼此氣味不投,見面之後,也是無味道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