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八十五章 風雲(1)(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慈烺此時已經在淮安附近的清江浦附近了,並且易裝潛行,已經把劉澤清所部的設防駐軍情形,摸了個不離十。..
清江浦此處是漕運要隘,往北還有攔馬河、六塘河,沂河等河流,更是連線運河北上的重要渡口。在清朝,這裡是漕運總督的駐所,在明朝這裡也有皇家倉庫和千戶衛所捍衛平安,因為運河水力不足,北上的旅客商人禁絕乘船,只能由漕船繼續北上,而普通人就只能在清江浦改為坐車或是騎著騾馬北上,所以這裡是十分要緊的轉運渡口,光是街市就有二十多里長,在那時,整個中國怕也沒有幾處處所比這裡更加富貴了。
朱慈烺到時,正是傍晚時分,暮色低垂,緩緩沉降下去的太陽如同一個碩年夜的紅球,把四周的殘雲對映的十分漂亮,他穿戴松江布做的長袍,頭頂折上巾,手中一柄象牙柄的摺扇,身邊是王源等幾個護衛,在二十里長的富貴長街上信步而行,象足了一個負喧閒轉的富家公子哥兒。
“爺,瞧這兒?”王源晃動著他碩年夜的腦袋,齜牙咧嘴的道:“咱們在山東就下船,一路潛行過來,處處都是饑民,處處是流賊和官兵輪著禍害,整村的人被屠了也不奇怪……看這兒,哪裡象是亂世,十足的太平盛世麼。”
這一回向來緘默寡言的任尚也是點了頷首,接話道:“可不是晉、陝、豫、魯,還有關外,都打成什麼樣了,打死的餓死的真不知道有幾多,怎麼這南邊就這麼太平?聽就徐州也還有土賊流民,隔三四百里,就這麼富足”
倒也難怪他們驚詫,清江浦這裡不可是南北漕運中心,也是南北貨物的集散地和批發轉運的超等市場,很多北方貨物在這裡上船,直下南京,或是由水道一直向南,直到泉州為止。以生在北方,或者是生長在北京的武官和政治人物來,如果不出京都,或是沒有涉足過南方的話,很難叫他們相信,現在中國的貿易有何等發財,而民間收入又是何等的茂盛富足
崇禎年間,銀價起而銅價落,蒼生日子尚不算太好過,在隆萬開海剛興起的時候,年夜量的中國貨物出去,再換回年夜量的白銀,整個民間的物價極低,幾分銀子就能買只雞打打牙祭,直到百年之後,民間的蒼生還在懷念萬曆年間的日子和物價……起來好笑,在正經的史書上,萬曆年間可是黑的不克不及再黑的苛政,是明末亂世的開端呢。
“這們還不懂呢。”朱慈烺晃晃摺扇,笑道:“清江這裡算是一個內陸貨物的轉送點,到了南京,蘇州、常州,那才是有錢的地界,老蒼生都不種田,每天紡半天布,或是種十來顆桑樹,養些蠶,賺的銀子就儘夠使了。”
王源咋舌道:“怎麼他們就這麼富?”
“天底下可不止年夜明一國,他們沒有絲綢,也沒茶,也沒瓷器,”朱慈烺笑吟吟的,眼光也是看向南方,“就這三樣,咱們年夜明就把銀子給賺飽了。神宗皇爺的時候,一個叫西班牙的國家派在南洋的總督是這麼的:要是年夜明天子願意,他能把年夜明的海船一路排到馬尼拉去”
王源問道:“馬尼拉在哪兒?”
有人插話:“連這也不懂?就是在呂宋那邊吧,萬曆年間聽那兒有銀山,神宗皇爺還打主意來著。後來才知道,是泰西人把世上的銀子先攢到那兒,再拿銀子來買咱們年夜明的貨物。”
“怪不得南邊的人賣生絲茶葉就有這麼年夜的生髮”
“他們的土地也肥饒,一畝地最多能產六七石糧,陝北那兒,一畝地有時候半石也收不上來。唉,北人命苦。”
“天冷的邪乎,又不下雨,十年九旱,這他孃的也真邪了”
一群護衛都是北方人,這會子雖然是剛脫年夜難,來到這南邊的富裕地界,雖然開眼,心裡也滿不是滋味。
朱慈烺也是斂了笑容,這北方是年夜氣候的毛病,固然,人治不可的因素也很強,現在北方土地也是丟光了,什麼也是白搭,不如暫且不它,等將來重回北方,總會慢慢解決失落這個年夜難題。
現在麼,他黑暗嘿嘿一笑,這年夜負擔就先叫李自成揹著,下頭是年夜清,這一對哥兒倆也試試崇禎那頭疼坐臘的滋味去吧
起正事,眾人也是神色肅然,朱慈烺堅持在山東先下船,一路考察民生和賊匪情形,固然,還有山川地利,一路都是騎馬而行,十來天功夫,連同朱慈烺在內,都是衣不解帶,馬不卸鞍,各地的虛實固然看了很多,不過每天都是這麼飽歷風霜,人固然也是吃了不的苦頭。
按崇禎的意思,皇太子和他一起到南京後,告廟祭祀孝陵,然後再宣揚太子在軍事上的長才,徵得南方臣子的認同和諒解,接著再擇地由太子建立親軍六率,固然,錢糧兵谷都是現成的,由著朱慈烺自成一軍就是。
這樣做法,固然很穩當,不過朱慈烺卻堅持不成,父子倆在船上數夜長談,然後就是朱慈烺慌忙下船,在山東登岸上陸,除他自己外,太子的東宮騎兵也是全手下船,分為十餘人一股,偽裝成北方南下的逃難商隊,就這樣由山東沿著運河道路,一直南下,到了四月初就已經到了淮安。
此時此刻,朱慈烺將手中摺扇一收,冷然道:“不要再了,看看時辰,正事要緊”
“是,咱們省得。”
眾人一時默然,當下也不找處所吃飯,到了一處僻靜處所,年夜夥兒都帶的有乾糧,吃些餅子,水囊中有清水,喝上幾口就著幹餅,就算是一頓晚飯。
朱慈烺自然也是如此,就這麼倚馬而食,沒過一會兒功夫,在暮色之中,一直侍立站哨的任尚突然叫道:“似乎是魏年夜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