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七十五章 告示(第2/2頁)
章節報錯
“九老,依你判斷,吳三桂是否會投向流賊一方?”
“這個很難講,”提起這樣大事,洪承疇也知道是范文程晚上要向九王獻議建言,關係甚大,不便妄言,自己仔細想了再想,終道:“應在兩可之間,而且,恕學生直言,恐怕投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嗯,九老見高識深,所說一定是實。”范文程的判斷也是差不多,所以點了點頭,頗有苦惱之色的向洪承疇道:“自薊鎮破邊牆,如果吳三桂來助戰又如何?”
“他的主力,也就兩三萬人,”洪承疇用輕蔑的口吻道:“關寧兵器械甲胃最精,然而軍將很少鬥志,守城則可,野戰他們絕然不敢。而且,流賊很難當我大兵一擊,等我朝大兵擊敗流賊,吳三桂必降我朝,這一點學生也可以確定”
出關與流賊交手,多爾袞和很多滿洲上層都心中不安,因為流賊能十幾年令得明軍束手,而且越打越強,現在號稱有兵百萬,有五十萬往京師,力量很強,滿洲上層也是十分忌憚。只有洪承疇堅稱賊兵不會超過二十萬,而且精銳不會太多,很難當大清兵主力一擊,只要會戰,就會勝負在很短時間就決定,連明軍和後金之間的幾次主力大戰那樣規模的戰鬥都打不起來。
洪某人這樣有把握,而他與流賊,特別是李自成所部數次交手,所以洪承疇的判斷很讓眾人相信,到現在,他還是這樣肯定的說法,范文程不覺大喜,笑著拱手道:“此次定大事,決大疑的大事,九老實在是第一大功”
“不敢,不敢”洪承疇連忙拱手,謙遜道:“學生豈敢?睿王在上,諸王公貝勒大臣在上,豈有洪某人的容身之所?豈敢,豈敢”
“哈哈,九老太過謙了。”
兩人漢人彼此鬥著心思,卻只覺天下事只在自己胸腹之間,而四周滿洲貴族見了,自是不免有人吐口唾沫,罵道:“笑個鳥,漢蠻子沒一個好東西”
……
……
“京師已經丟了……”
大明平西伯吳三桂手持快馬折差遞來的家信,以手加額,十分痛苦地向著身邊的諸將道:“這他孃的叫什麼事?幾千賊兵就破了外城,三四天功夫,內外肅清,昨兒個,就是二十一這天,李闖從天津回來,繞個大彎,從德勝門進外城,再從大明門進皇城,在承天門下,以箭射承天門的匾額,以昭示萬民,天下易主。”
說著這麼沉重的話題,四周諸人也是神色各異,有人痛苦,有人傷心,也有人漠然,而相當一部份人卻是神思不屬,只是看著大帥伯爺手中的信發呆。
“不過,李闖射術可真不咋地,也可能是因為皇上和太子都從天津走了,他沒追著而神思不屬……”吳三桂忍俊不禁,笑道:“可真夠晦氣的,射匾額給射歪了,想來李闖當時的臉色,可是十分的不好看了吧。”
眾幕僚和將佐一時也是大笑,只是眾人開懷之時,吳三桂又是長嘆了口氣,只道:“皇上雖走了,不過咱們可怎麼辦哪?”
最近這段日子,這位總兵大人幾乎每天都和家裡通一封信,快馬打京城先是到山海關,接著是永平府方向,每天都是一包厚實的家信包裹寄過來,京師情形這位爺是洞若觀火,到現在這會功夫,還問大夥兒怎麼辦?這豈不是拿大夥開涮?
當下自是無人應答,不過,也是在吳三桂的意料之中。
吳家世襲將門,在關寧軍中勢力根深蒂固,再加上外家祖家的勢力,整個遼西關寧,誰敢和他吳三桂挺腰子說話?
況且是這種決定命運的大事
面對眾人,這位已經三十出頭,因為保養得宜,看起來還很年輕,也頗有幾分英雄氣質的將軍冷冷一笑,臉上滿是剛愎與自負的神色,看向眾人,他冷然道:“替本將寫安民告示吧,就說:本鎮率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慌……嗯,就是這樣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