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七十一章 犧牲(第2/2頁)
章節報錯
“殿下,情形不對”
已經被調到朱慈烺身邊伺候的陳名夏突然指著岸邊,驚道:“闖逆在殺人”
果然也是如此,就在眾人視力以及的地方,在港的一處空地,大隊的闖軍或推或拉,將人拉到海邊,一排刀光舉起放下,眾人看的清楚,就見一排數十人腔子裡滿是鮮血噴出,人頭滾滾落地而闖軍又將人頭撿起,與屍體一起,不停的拋落在海中
這麼刀光一閃一落,便是數十人身死,而此時相隔不遠,眾人也是看的清楚,除了少數海商水手,多半都是被俘的天津撫標的步卒官兵
“混賬,簡直不是人”
“畜生”
眾將一見,自是為之大怒,然後不免大罵起來,而隨侍在朱慈烺身邊的鞏效祖突然跪下,大哭道:“父親”
再看時,卻是看到有一個穿著山文甲,披紫花披風的將領被押到岸邊,那個將領也是不停的掙扎,最後被按在地上,一刀斬首
從身形到甲冑披風,多半就是被俘後無訊息的鞏永固,一時間因然是鞏效祖為之大哭昏厥,便是魏嶽和王源等人,也是為之默然泣下
這幾天來,眾人無不是血戰廝殺,這位駙馬從來是衝殺在前後退在後,若非如此,豈能被俘?
“這是犧牲”朱慈烺先是默然,過了半響之後,終於厲聲道:“今日之事,當永志之回南京後,當奏請父皇允准,建昭忠祠,以記忠魂”
眾人默然不語,但眼神中,也是面露感動之色而不遠處侍立的陳名夏,也是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出來……太子行事,根據他這些天下來的分析和注意,凡行事必有原因,必有深意,眼下此事,當然是有收拾人心的急智,但究竟這建祠之後,又有什麼真正的深意?
太子身邊沒有得力的文臣,陳名夏深知吳偉業等人不過是一介文人,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本事,眼下龔鼎孽不至,李邦華等人又畢竟是重臣,不能時時隨侍……這是建立自己在太子身邊的良機,實在不容輕輕錯過啊……
“殿下所說極是,臣到南京之後,將會述文記事,以志死傷的將士,宣揚忠烈,以正人心,定大義”
朱慈烺用讚賞的眼神看了這個年輕的復社才子一眼,能在歷史上留下大名,混到高位的人物,畢竟不同凡俗,雖然說的還是老生常談,但急切之間,能隱約把握住自己想宣揚戰死將士,特別是激揚民氣的想法,也真的是難能可貴了
激勵後來者,當然是最為要緊的事,明末時候,人心喪盡才是最根本的,士紳,軍隊,百姓,各個階層都不願效力,或者說,是大部份都不願效力,空自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卻被一個六萬丁的小部族最終得到天下,這其中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但眼下說這個,還是為時尚早
朱慈烺尚在遲疑,掌舵的船老大摸將過來,遠遠的便是跪下叩頭,嘴裡道:“太子殿下,前頭有小船過來,打旗語過來,說是皇上在前頭擔心殿下,派了船來,接小爺到前頭的大船上去”
這個船老大當然不懂規矩,其實崇禎的這些話算是諭旨,如果在宮中,就得宣諭,叫眾人跪接,此時也顧不得許多,朱慈烺聽完之後,只點了點頭,答應道:“好,我這便坐小船趕上去”
所謂小船,也是好幾十人划槳,崇禎先行不過一個多時辰,海程不遠,打帆之後再拼命划槳,沒過一會兒,一艘很大的雙桅大船就赫然在望了
明朝的海禁名存實亡,但對海船的限制還是很厲害,所謂的大船也就六百料左右,比起當年下西洋的寶船來,實在相差的太遠
朱慈烺此時顧不得想這些,腦海中只是想:“現在找我,卻不知道是什麼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