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調兵遣將(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關內道的官道上萬馬奔騰之時,在南山腳下的林海中,楚國公項城則在一千黑狼衛包圍下與安北勳貴們談判,說是談判,但是卻充滿了血腥。
關隴勳貴是大乾勳貴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年征戰新增了不少勳貴,就如同蘇策一般,本是南方人,卻在長安安家,說起來也是關隴勳貴。
只是關隴勳貴是關隴勳貴,安北勳貴是安北勳貴,關隴勳貴中還有著不少北方將門,將門依附勳貴,在關隴勳貴中是安北勳貴佔據了話語權。
身為勳貴,家族的實力已經到達了大乾的頂層,但是這個頂層卻還有皇族,山東文閥,江南士族以及大齊後裔。
在安北動盪之際,拉攏收買這種招數,其他勢力可是沒少給北方將門使喚,如今北軍軍主北上,北方戰事將要進入一個緩和期,有道是打天下易,守天下難,這樣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安北勳貴。
安北勳貴心齊,但是得了爵位的北方將門卻並不會和安北勳貴一條心,因而楚國公項城今天要做的便是清除異己,關隴勳貴只能有一個聲音——北軍的聲音。
“動手!”楚國公項城沒有說什麼,只是讓人抬出來三個木箱子,裡面都是書信,安北勳貴們似乎猜出了什麼,牽著自己的戰馬冷漠的看著北方將門。
“華州常家,岐州劉家,慶州王家,秦州豐家……”一共十三家,一侯十二伯,黑狼衛對點到名的人下手狠辣,沒有絲毫留情,家主,親衛,紛紛被披甲的黑龍衛分割絞殺。
求饒,解釋,哭泣,怒罵……
這世間似乎所有的腌臢似乎都在林中發生,當一個集團需要自我屠戮時,要麼是崩潰的前兆,要麼是新生的初啼。
“禍不及家人,你等後人只知今日我等遇到了獸潮,其他人三緘其口,偵騎劍部看著眾位呢!九胡一除,我北軍在朝堂上的話語權盛極而衰已是必然,如何守護北軍,需要我等上下一心,這些騎牆的貨色不值得我等同情,散了!”楚國公項城臉色冷漠的警告著剩下的勳貴。
安北勳貴們紛紛上馬,齊聲應諾,隨著黑狼衛護送著楚國公項城離開,剩下的北方將門沉默著用著腰間的橫刀在林間挖起了土坑,以後北方將門在今日後便不復存在了,安北勳貴的名字也一同隨之消失,他們日後有了新的名字——關隴勳貴。
林中監視的偵騎劍部人馬看著土坑被填埋好,等到所有人離開,拿著農具將土坑拋開,將裡面的屍首取出,裝上麻袋,放在馬後,往南山深處而去,等到他們離開後,一大群野獸被趕到此處,趕著野獸的人射殺了其中一半野獸,然後隱入了林間。
楚國公項城今日立了威,一座國公府下總是要些屍骨築牢地基,當楚國公項城沒有敵人的屍首時,手下的異心者屍首未嘗不可。
十日後,蘇策帶領的隊伍繞過定北城,渡過無定河,到達了安北城。
除了蜀王外,其餘人都被安排去了安北城的內城軍營中休息。說道軍營,軍營分為四座,分別是內城軍營,內城軍營說是軍營,其實更應該稱為輜重營地,裡面不僅有糧草輜重倉庫,還有軍中將作的工坊,以及一座只夠容納萬人的小軍營,平日裡住著輔兵,真正的駐軍則住在外城中,外城有三座可以容納五萬人的軍營,分別是北大營,西大營,東大營,南邊則是整座安北城的城防要塞。
蘇策沒有急著休息,雖然趕了這麼久的路,但是蘇策除了精神有些疲憊,身體卻沒有絲毫疲態,正好拉著迎接自己的都護府部下巡視一下安北城。
做為整個北軍日後鎮守北疆的重城,比起早先百年建造的原安北城,現在的定北城,現在的安北城可謂將防禦做到了極致,這幾年興建的三關六塞六守捉也都是將城防做到了極限,這些近三年興建的城防要塞皆是北軍不惜人力物力建設起來的。
整個安北城呈現銅錢狀,中心府邸和內城為方城,內城比外城高出十幾米,起先這裡只是一座矮丘,取土燒磚築城,硬是靠著人力把圓丘挖成了一個方形,城門沿著南北中軸而建,由三道城牆及城牆外分割成了三個區域,外城牆和內城牆外都有護城河,由內而外分別是居中的是都護府衙邸,內城和外城。
護城河的河水來自北定關山谷流出來的河水,水量不大,護城河的水雖然流動,流速卻不快,整個城可以說是建在了起名北定河的河邊,這條河後面會匯流到無定河中。
最裡面是長寬各百米的都護府衙邸和長安城的各部衙邸不同,外邊不是高牆,而是三丈高,五米寬的城牆,有一座單孔城門,城門上是寬三十米的雙層箭樓,在四角還有突出圓形底座的四座三層角樓。
府衙東西長百米,南北寬五十米,府衙北邊是同樣面積,人工挖成的小湖,平日裡用來儲水,府衙分為東院西院和中院,都是兩進的院子,城門便是中院的院門,中院前院的東西兩側開著的門則是東西院的院門,皆是前院辦公,後院居住的規格。
在三道門相交支處則是都護府止戈廳,也是都護辦公所在地,西院分給了軍吏,東院則是長史司馬和各參軍辦公居住的地方。府衙後面的人工小湖水源是之前發現的三孔泉眼匯成的,泉水的暗流應當是從狼煙山那邊來的,泉水甘冽,用遍佈安北城的暗渠將泉水通往內外城,最終匯入護城河。暗渠水是用來喝的,還有路邊的兩條明渠是用來排放汙水的。
內城則是由兩丈高,十米寬的內城牆圍成,不過加上地勢,比外城區高出了三四丈,東西北三座城門皆是雙孔,南門則是三孔,城門上是寬五十米的雙層箭樓,四角是四座三層角樓,每面城牆卻有一里長,每面城牆在城門和角樓間還有兩座凸出城牆牆體的馬面,兩層箭樓則是馬面標配。
內城牆的南門左右五十米還往南修建了兩條三百米長,四米寬的城牆與外城牆的南門相連,構成了一座長方形的內翁城。這兩條城牆上不設馬面,卻每隔百米建三座高兩丈,長寬十五米的方形城垛,用來防守外城被攻破後從外城牆上過來的敵軍,當然千斤鐵門也是標配,真等到敵軍到從這裡進攻,千斤鐵門便會放下,翁城內沒有建築也沒有可以登上城牆的樓梯,這兩道城牆一方面做為翁城牆,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將內城的輜重快速運往南邊輜重消耗最厲害的南外牆和外翁城。
外城城牆高三丈高,七米寬,整個外城牆呈環形,只有南面一座三孔城門,城門所在城牆才是直牆,城門上面是寬五十米的三層箭樓,城門外是百米直徑的圓形外翁城,外翁城在東邊開著一座單孔城門,外城牆還內外對稱設定著三十六座雙馬面,雙馬面上是對稱的兩座雙層箭樓。
巡視完定北城,蘇策才知道什麼叫做固若金湯,這座定北城說是城,不如說是放大版的左武關,或者說左武關便是縮小版的定北城。
至於北定關和右威關則和左武關的城建不同,本就是依地勢而建,怎麼可能一模一樣,不過依舊突出一個易守難攻。
巡視完後,蘇策入住府衙,休息了一晚後,蘇策就沒去過後院休息,他也沒有時間休息,之後幾天身為大都護的蘇策連發好一道任命文書,但是調兵的調令卻發了很多道。
蜀王趙載校被任命為副大都護,另一位副大都護是周繼真。兩位副都護袁景元,嘉立華,這三位都是老資歷的紫衣大將蘇策也沒有動他們。
左武關守將,呼顏託託!
右威關守將,魯修明!
北定關守將,許鳴山!
孫少祥,王武平,柏惟孟,高克山,鄭東華,李隨風,六位紫衣大將在狼煙山北麓統領著十五萬安北軍,蘇策也未調動,十五萬大軍在三個谷口分列六座軍陣,每座軍陣分別是兩萬正軍,五千輔兵。
這些十二位紫衣大將都是楚國公項城任命的,也是最早擁護蘇策這位新軍主的人,都是當打之年,蘇策也沒有擅自調動。
整整五天時間,蘇策一直沒有理會北邊太子趙載承的換防文書,氣溫回暖,九胡羅斯組成的大軍與太子隔河相望,兩軍都處在退不能退,進不能進的境地。
有他們頂在前面,蘇策才能從容的調動兵力,把安北都護府的兵力進行最後一輪調整。
十五萬大軍,十二萬正軍,三萬輔兵在狼煙山北麓佔據著谷口,左右呈現犄角狀封鎖著三座山谷,山谷中屬於三關六塞的三萬輔兵運輸著軍械糧草,保障著北麓十五萬大軍與太子大軍的後勤。
人人都向往可以成為正軍,但是身為將帥,卻必須明白輔兵對於一支大軍的重要性,現在安北軍普遍是一正一輔的配置,當然如果規劃決戰,正軍輔兵的比例則會變為二比一,畢竟戰場上殺敵還得靠正軍,不過放到整個戰場,正軍輔兵的比例依舊遵循著一比一的比例。這還是靠著安北軍駑馬多,靠近關內道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