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聚將言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拿到文書,中午的長安蘇府便支起了斧鉞,架上了帥旗,嶄新的蘇字帥旗配上嶄新的大鼓,羅陽眼神中滿是亮光,看著甲胃在身的蘇策揮手,羅陽扭過頭,雙手持一對木錘,由緩慢到急促的敲擊著大鼓。
“嘶,聚將鼓!聽這鼓點,是咱安北府的鼓,快去通知將軍,安北聚將!”
“哈哈,終於輪到咱安北了,來人給某披甲!”
……
三通聚將鼓,猶如清水中被投入一塊通紅的炙鐵,整座長安城都熱鬧了起來。
軍律,在職將軍,甲不離身,輪值將軍,聞鼓而出,休職將軍,不做理會。
而安北一脈因為戰事不斷,因而休職的將軍極為罕見,在長安的將軍都是輪值將軍,往往遵從不得出城,隨時待命的潛規則,就是怕聚將鼓響了,自己趕不到鼓聲處。
安北一脈家大業大,雖說蘇策之前讓偵騎劍部斬殺了幾位紫衣大將以及附屬的緋衣戰將,但這只是去掉了一些皮毛,三十六尊紫衣大將自會有人填補上去。
此時安北三十六尊紫衣大將有十六人在安北都護府,剩餘二十位紫衣大將,十二人分佈在安北府各個折衝府中的重要州府,長安城的八位紫衣大將先是召集所部的緋衣戰將,然後拍馬去往蘇府。
三通鼓敲了一個時辰,只要是在長安城,就是再遠也能趕到的,因而也沒有人遲到。
蘇府的前院本來就大,但是此時卻是人頭攢動,人多卻不亂。
八位紫衣大將已經被蘇策迎進了前廳,留守長安的緋衣戰將們按著自己的所屬列隊站好。
紫衣大將的位置是有數的,但是緋衣戰將們卻從未限制過數量,一個紫衣大將一般手中最少有十五位緋衣戰將,最多的甚至超過三十人,從所部緋衣戰將的數量也能看出來一位紫衣大將的實力以及其附屬勳貴的底蘊。
職官散官還有爵位,在大乾軍方中正軍中,不在值時以散官為銜,以品階為尊,在值以官階為從屬,至於爵位,往往帶有軍政意味,爵不輕授。至於聖人所屬北衙六軍,太子所屬東宮旅賁,親王所屬王府親衛,四邊所屬守捉,關鎮,軍戍,烽燧,兵部所屬各府折衝,各道三使所屬廂軍,這些都不屬於不屬正軍,各自官職品階與正軍品階不同,與正軍有所區別,戰力也稍弱。
從一品的驃騎大將軍,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從二品的鎮軍大將軍,這三個散官銜都是紫衣大將年老體衰不再參與作戰後,兵部根據履歷,聖人加封榮澤,為兵部參事,各道三使中的招討使,制定軍略軍策或掌一道廂軍,因而這三銜不在紫衣大範疇中。
正三品的冠軍大將軍,從三品的雲麾將軍則是紫衣大將的散官銜,至於職官,則由聖人提名,兵部都護和大都護推薦,兵部行文而定,軍職可授可為正軍某座軍陣主將或副將,南衙十六衛大將軍或南衙十六衛將軍,北衙六軍一軍主將或副將。
正四品上的忠武將軍,正四品下的壯武將軍,從四品上的宣威將軍,與從四品上的明威將軍身穿深緋,是戰功卓著的資深緋衣戰將,軍職可為戰陣前後左右軍虞侯或副手,正為虞侯,從為副手,或為一衛一軍之中郎將。
正五品上的定遠將軍,正五品下的寧遠將軍,從五品上的遊騎將軍與從五品下的遊擊將軍身穿淺緋,是資歷較輕或者戰功欠缺的緋衣戰將,軍職可為戰陣某軍虞侯所屬虞侯軍中一部指揮或添給軍陣的幾百精銳主將,或為一衛一軍郎將。
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正六品下的昭武副尉,從六品上的振威校尉從六品下的振威副尉身穿深綠,軍職可授一軍一衛校尉,旅帥,正為校尉,從為旅帥。
正七品上的致果校尉,正七品下致果副尉,從七品上的翊麾校尉與從七品下的翊麾副尉身穿淺綠,可授一軍一衛隊正,副隊正,正為隊正,從為副隊正。
正八品上的宣節校尉,正八品下宣節副尉,從八品下的御武校尉與從八品下的御武副尉從八品下身穿深青,可授一軍一衛什長,伍長,正為什長,副為伍長。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正九品下的仁勇副尉,從九品上的陪戎校尉與從九品下的陪戎副尉身穿淺青,正為戰兵,從為輔兵。
對於一個府兵而言,從出折衝府開始,先是要戍邊一年磨練意志,當然也會面對小規模的襲擾,之後第二年入守捉城,參與小規模戰鬥,鍛鍊殺敵技巧,也就是見見血,第三年跟隨邊軍正軍訓練,熟悉軍陣,第四年,授予品階,選拔進入正軍,或為邊軍,亦或者調入南衙十六衛,北衙六軍,當然落選者可以去往各道城防,或者退出折衝府,失去府兵身份,由兄弟頂上府兵身份。
當然其中也有幸運兒,可以跨越式的成長起來,比如蘇策就因為烽燧堡一戰少走了別人一輩子都走不完的路。
而邊軍從來都不缺少幸運兒,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幸運兒腳下都是敵軍和澤袍用屍體鑄就成的進階石。這也是像蘇策這樣的幸運兒為何都要散盡大部分家財的原因,人在做天在看,散去的家財,是軍中澤袍的看法。
君,貴,官,軍,士,農,工,商,奴,每一個階層都有著自我內部的執行規則,每個人都在不同階層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以蘇策為例,他既是貴,勳貴中的涇陽縣伯,也是官,軍方安北都護府大都護,亦是軍,勳上輕車都尉的武散官忠武將軍。
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有著不同的身份,去掉軍主身份,此時的蘇策是官,安北都護府大都護;之前賦閒的時間是貴,涇陽縣伯;巡視折衝府的時候是軍,蘇策也只是一個勳上輕車都尉的武散官忠武將軍,也可以說是安北的緋衣戰將。
特殊軍主身份才讓蘇策坐上了安北都護府大都護的官位,但是蘇策的軍中品階,還是正四品上的忠武將軍銜。
正軍之中以官階為尊,而且有著軍主的特殊身份,因而蘇策此時才能壓住前廳中的八位紫衣大將,這八位紫衣大將都是正三品,從三品的品階,資歷深,戰功卓著,經過之前安北一脈的調整,年歲多是四十出頭,可以稱得上軍中柱石。
但是那怕如此,此時蘇策沒有開腔,這八人也不敢流露出絲毫不敬,當然敬重的不是蘇策的官位或者戰功,而是蘇策身為軍主的所作所為。
蘇策讓羅陽開啟大乾的輿圖,今日聚將,並不是要從長安抽調將軍隨同出征,而是需要給長安留守的將軍們交代一些事情,羊皮製成的巨幅輿圖,一開啟鋪面而來的硝石味道衝的蘇策嗓子一陣不適,蘇策咳嗽了兩聲,指著掛起來的輿圖開始給八位紫衣大將交代北軍的一些謀劃:“咳咳,眾位,今日聚將,策只為一件事而來,之前老帥往隴右道調去了十萬軍戶,這十萬軍戶中的老兵,楚國公沒有動過,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以秦、成、武、渭、岷、宕、疊、桃,蘭,河十州扼守隴右東部,防止安西勢力東進。
關內道於無定河新置豐、盛兩州,此為軍屯州,與十六民州合為十八州,關內道是咱們安北的老地盤,其中關內道靈、會兩州將與隴右道蘭、河兩州為第一線,關內道原州與隴右道秦、渭,岷,疊、桃五州為第二線,只不過沒有想到太子竟然領著十萬安西老卒去了北邊。
如今兵部已經讓太子回撤,這是十萬安西老卒並未明確是否還於何處,不過咱們北軍的底線是不能屯於隴右道涼州與北軍十州,這個楚國公之前已經和老帥商定好了。
廂軍在涼州有五萬兵力,不缺安西那點老卒,所以在我北軍征戰之時,如果西軍有大股兵力越過甘州和肅州,隴右道東部十州可允你等整軍十萬備戰,關內道和京畿兩道自有楚國公調兵,劍南道北部各州蜀王府會盯著。
另外,咱們北軍的勳貴和其他紫衣大將經過這幾年對於各道折衝府的梳理與兵部協商,如日後十三道兩都府兵所屬折衝府各有所屬,關內道,劍南道,山南兩道,河東河南兩道,以及新入手的隴右道十州,這些道州的折衝府歸於我北軍,隴右道其他各州歸於西軍,京畿兩道歸於北衙六軍,河北道歸於東軍,嶺南道歸於南軍,黔中道,淮南道,江南兩道,此四道折衝府則為兵部所屬,派遣至各邊軍,南衙十六衛依舊例從邊軍抽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