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蘇策巡府(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帝和三相簽發聖旨,確定了此次太子親征的跟隨的將領和出兵人數。
兵部會同戶部制定軍策,此戰南北兩衙不出兵,隴右道募兵十萬,陵衛出兵五萬,東宮出三千旅賁,少府監、將作監派出若干匠人隨軍,衛尉寺提供相應武器裝備,太府寺、司農寺和關內道各州提供相應的錢糧,其實錢糧都由安西勳貴與聖人出了。
兵部很快拿出了滅胡軍策,經三相批准後,各軍分頭執行。
隆盛十六年三月初一,利兵戈,太子趙載承親征為平胡大總管,率陵衛五萬,旅賁三千誓師出征,河間郡公謝發為副帥。
渭城縣公郎邵為左軍總管,領隴右道募兵四萬,陳倉縣公梁虔為右軍總管領,隴右道募兵四萬,武功縣公惠班為後軍總管,領隴右道募兵兩萬。
戰爭的齒輪開始轉動之時,安北一脈的軍隊調動也開始頻繁起來。
隴右道募兵十萬,這些都是安西一脈屯在隴右道的老兵,很多都是從各折衝府直接抽調,因此隴右道常備的兵力就有所欠缺,吐蕃人虎視眈眈,斷隴右,滅安西,這是吐蕃人早就被世人熟知的戰略構想。
當安西一脈抽兵隴右道時,兵部下令調十萬關內道軍戶整家搬去隴右道,加上原先就在隴右道五萬安北軍戶,一旦吐蕃人進犯,隴右道可以迅速拉起十五萬安北府兵防禦。
與此同時剛剛回到各自駐地的原徵北軍,再次抽調,在狼煙山南麓安營紮寨,隨時準備北出狼煙山。
而此時的蘇策卻帶著家中四十家丁出了長安城,蘇策要巡府。
巡府,巡的是隸屬安北一脈的折衝府,這是蘇策第一次以軍主的名義巡府,聖人給了蘇策食邑七百,還有實封兩百戶,這意味著蘇策的親軍人數激增至二百人。
原先的一百少年郎也該跟著蘇策出去見見世面了,否則養在長安,遲早磨沒了心氣。
至於那一百增加的親軍空缺,蘇策也是要在這一次巡府中補齊的。環繞京畿兩都的關內道,劍南道,山南東西兩道,河南道,河東道是安北一脈的勢力範圍。
安北一脈的折衝府也集中分佈在六道中,這一次從長安出發,往北巡視關北道,之後沿河而下至河東道,在下河南道,至洛陽,回長安過年,年後南下劍南道,順江而下,巡視山南東西兩道,之後改道運河回洛陽,返長安。
這一趟走下來沒有兩年時間是轉不完的。不過這是老帥去南山前定下來的。
之前老帥用著蘇策的名頭與聖人以天下為棋盤,以勳貴為棋子,好生下了一盤大棋,蘇策最終在安北一脈中賺足了名聲,但是這些都需要蘇策用時間去消化,而且與聖人博弈,這個名頭太過銳利,蘇策短時間是不可能在待在長安的。
與其說是巡察各折衝府,不如說是用時間去澹化聖人心中的憤怒。
隆盛九年,蘇策十七戍邊,如今隆盛十六年,蘇策已經二十有四了。
年少高位並不是件好事,蘇策需要時間去沉澱,而且項城要重建楚國公府,這次沒有依靠戰功,而是老帥與聖人博弈所得,這座國公府少了些威勢,因而蘇策離開長安,也是給項城一個重塑國公府威勢的機會。
不過要是以為蘇策遠離長安,就失去了對安北一脈的掌控,那就大錯特錯了。
別忘了,蘇策可是拿著代表安北一脈權柄的玄武印,佔著軍主大義,另外玄武負劍印也在蘇策手中,安北一脈的風吹草動瞞不住三萬偵騎劍部的無孔不入。
雖然遠離長安,但是安北一脈的大事還需要蘇策決斷,安北一脈之前暴露出來的實力難免會引起聖人不喜,但是老軍主已經自請去了南山隱居給聖人出氣,對於蘇策這位新軍主,整個安北一脈上上下下可都看著呢,聖人是不能對蘇策出手的,甚至於還需要保護蘇策,因為蘇策此時代表的是安北一脈的軍心所在。
不過,蘇策遠離長安也是給聖人一顆定心丸,表明安北一脈無意謀逆。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這次老帥與聖人博弈,看似是落子,卻在最後就差掀桌子了,蘇策出長安,何嘗不是一種讓步。
路途太遠,蘇策本來不打算帶著髮妻王蘭,但是自王蘭嫁入蘇家,兩人聚少離多,因而蘇策這一次準備帶著王蘭一起,至於都都還太小,就跟著蘇父蘇母留在長安。
蘇策帶著一百少年親衛剛出長安城,遠遠的就看到一隊人馬在路邊等著什麼人,走近一看卻是許久未見的就看到二皇子趙載校。
蘇策拍馬上前,看著二皇子趙載校笑著說道:“蜀王,這是來送別的嗎?”
二皇子趙載校搖了搖頭說道:“太子親征,你要巡府,父皇不放心,便在皇子中選一人同行,本來父皇準備讓老三跟你,但誰讓老三與你之前有些芥蒂,牡丹衛這攤子事情太子本來丟給了本王,這不老三回來了,孤便沒接這個差事,這次本王便陪你走一遭。”
蘇策微微皺了皺眉頭,不過沒有糾結什麼,二皇子趙載校的話中有話,顯然已經給蘇策透露出很多資訊。
聖人不放心,聖人又怎麼敢放心,雖然有著老帥的一再保證,但是多疑無疑是帝王最大的優點。
“哈哈,有老友同行,倒是妙事,往昔,蜀王與某去劍南,守城一戰,多虧了蜀王坐鎮後方,不知道蜀王這次準備帶多少人同行?”蘇策哈哈一笑,有些話不用說的太透,點到即止即可。
二皇子趙載校策馬走到蘇策身側,指了指身後的一眾騎士,小聲的說道:“牡丹衛的精銳百人,還有孤的四個侍妾,知道你家準備的充足,別的人就沒有帶。”
好吧,這不也就是兩人以前有些交情,不然對於這種混吃混喝的,蘇策可沒好臉色。
不過二皇子趙載校的話倒也沒錯,此次出來,蘇策除了帶著那一百少年親衛,還帶著蘇大給蘇策準備好的侍從,四個丫鬟,六個廚子,五個馬伕。
不過二皇子趙載校要同行,原本蘇策還能用各道偵騎劍部的人,現在二皇子趙載校帶著牡丹衛一起同行,蘇策可不想讓牡丹衛知道偵騎劍部的事情。
“既然蜀王要同行,那某準備的就有些不夠了,蜀王稍等,這就通知家裡,再派些人來。”蘇策轉身揮了揮手,只見一個年歲不過十七的少年郎從親軍隊伍中策馬過來。
“羅陽,回家一趟,給管家蘇大說一下,再派些廚子馬伕過來。蜀王要同行,路上可怠慢不了。”蘇策眼皮眨了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