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典獄大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平二十六年,大乾朝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案,延安郡稅銀案。
此案轟動朝野,弘道帝大怒,正六品的治書侍御史張啟年主動請纓調查此案。
案子破的很順利,延安郡督尉監守自盜,畏罪自殺,延安郡郡守失職被罷免。
大案告破,首犯伏誅,老狐狸張啟年滿心歡喜的回到了大興城,可他等來的卻不是加官進爵,而是大理寺的鐵鎖腳鐐。
這一切只因一個人,這個人便是當朝八皇子陳治。張啟年千算萬算,卻未曾想到,那一夜的血雨腥風,晉王殿下也在。
更為關鍵的是,晉王殿下不但在,還被捲進漩渦之中,一把短劍差點要了晉王的小命。
晉王遇刺,而且是在張啟年眼皮子底下,他想說和他沒關係那是不成的,誰讓你主動跳出來,要當那個欽差大臣的。
敢殺當朝皇子,而且是有預謀的,這可比稅銀案還要讓弘道帝火大。這事當然要一查到底,可查來查去,知道陳治行蹤的就只有太子殿下,這咋辦總不能把太子請到大理寺吧。
別說請太子去大理寺,知道這訊息的大理寺卿恨不得把自己嘴巴都縫上,皇帝家的那點破爛事,他可不像摻和其中。
可這麼大個事,也不能就這不了了之,所以大理寺卿和弘道帝碰了個面,然後倒黴蛋張啟年,便成了有重大嫌疑的要犯。
一番嚴刑逼供,張啟年硬是咬緊牙關,啥有用的資訊也沒供出來。既然死鴨子嘴硬,屎盆子扣不到他頭上,大理寺卿便再次和弘道帝碰了頭,倆人一商量,便決定以拖字訣將這事一直拖下去。
這一拖不要緊,老狐狸張啟年便成了地牢裡的常住戶。
今天這位常住戶見到那一夜殺人無數的小郎君,所以他怕了,因為他不知道小郎君是誰的人。
其實張啟年最怕,這殺人不眨眼的小郎君是聖上的人,因為那代表他的小命保不住了。他得死,還是畏罪自殺那種。
此時的張啟年不敢抬頭看,因為眼前人的笑,在他眼裡有些滲人,就像吃人不吐骨頭的餓鬼一般。
“不用怕,我只是好奇你在哪裡見過我?你是誰?我又是誰?”
張啟年心中清楚,什麼也不說肯定是不成的,那麼幹脆什麼都說了,是死是活就看天意了……
老人家的故事有點長,可李太平很耐心的聽完了。只見其起身笑道:“欽差大人的牢飯可以加點肉的,只要我還是大理寺丞,以後就這麼辦吧!”
李太平會給張啟年特殊待遇,也是因為一個人,那便是當朝八皇子陳治。因為他終於知道,救得人是誰了,而且劍匣裡還有那人贈予的純鈞,所以他得謝謝這位倒黴蛋。
李太平微笑著起身,腦子裡想起那個目生重瞳的俊朗書生……
陳治,八皇子,書院。不遇到這倒黴的傢伙,還真把這人忘了。對了,那小子還讓我到大興城找他呢!看來哪天有時間得跑堂書院見上一見才好。
李太平轉了一圈,隨口問了些關於地牢的情況,這才笑道:“京兆尹的牢房本官也去過,可是沒咱這戒備
(本章未完,請翻頁)
森嚴!”
獄丞笑道:“他們也就抓一些個小魚小蝦,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民間案子,但凡抓進去個有官身的,最終都得移交到咱這,讓咱們幫著審。”
“咱們這關著的要麼是重犯,要麼是朝廷命官,若是出了紕漏,那掉腦袋可就不是一兩個人了!所以戒備嚴一些也是應該的。”
李太平笑道:“獄丞在這裡幹多少年了?你見過咱地牢關押過最大的官,是什麼官?”
“從獄卒到獄丞,幹了大半輩子,少說也得二十多年!至於關押過多大的官,大人可得容我想想!”
李太平笑道:“我也就是好奇,獄丞倒是不用急,大可慢慢想!”
只見獄丞撓頭道:“最近幾年可是沒有什麼大官,除了剛才那位正六品的御史!”
“前些年好像有過一位從五品的,不過犯得事不大,沒兩天就讓人撈出去了!”
忽然獄丞似乎想起什麼,隨後左右瞧了瞧,低語道:“想起來了,那案子好像快二十年了,那時我還是獄卒,那位可是兵部侍郎正四品的朝中大員!那位骨頭真硬,皮鞭都斷了一根,愣是打死不認!”
見新來的典獄大人皺眉,獄丞忙道:“大人,這事咱還是不提了,您就當小的從沒說過!”
李太平自知失態,不由笑道:“哎呀!本官才想起來,這審訊流程本官還不懂,走帶我去瞧瞧之前審案子的卷宗記錄,本官也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