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桑德斯拍板決定和愛秀科技合作,今天雙方就合作的細節展開討論。

桑德斯詢問王林,你們用的是哪款系統軟體?

半導體領域,很多產品都分軟體和硬體兩大類,像電腦、手機等等。

晶圓生產也是如此。

光刻機、生產線屬於硬體裝置。

除了這些裝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軟體,必須透過這些控制軟體來實現晶圓的生產。

90年代末,IBM搶佔了CIM系統發展的先機,成為霸主。

半導體領域的工業軟體統稱為CIM系統。

它藉助計算機的控制與資訊處理功能,幫助半導體工廠實現產品的自動化生產。簡而言之,CIM系統就是半導體工廠裡的總指揮官。

半導體產業鏈環節多、週期長,CIM系統可以保證每一個環節的裝置,都能按照要求來執行命令,每一個工藝的引數都沒有偏差,每一個晶圓的缺陷都能有據可循,每一臺裝置都能被高效利用。

這些環節的實現,得益於CIM的四個功能:對生產資料及人力資源的調配管理功能,程式設計、建模等設計功能,自動化製造功能及質量控制功能。這些功能由不同軟體實現。

CIM系統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大類:生產系統、裝置系統、質量系統。生產系統負責生產管理,以MES為代表;裝置系統負責自動化及裝置管理,其中EAP最具代表性。質量系統負責品質管理,如YMS。

從生產資料跟生產力關係的角度來看,6吋晶圓生產的核心是人,或者說,是人為主,裝置為輔;8吋晶圓生產的核心是人加生產資料,即兩者的協同體;12吋晶圓生產的核心是裝置,講求高度自動化。

8英寸以半自動廠為主,12英寸基本都是全自動。在一座12英寸晶圓廠中,每一片晶圓要在幾百甚至上千臺裝置間流轉往復,生產工序超過千道,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都會直接影響良率和效率。

除了IBM外,三星也在1995年推出了本土第一套CIM。19797年,海力士開始做自己的CIM。

在這幾套系統中,王林採用的是IBM的CIM。

桑德斯聽了介紹,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其實,王林暗地裡也在研發自己的CIM。

只研發硬體設施是不夠的,必須軟硬體一起抓。

但在成功之前,王林現在還只能引進國外的系統。

王林和桑德斯談妥了合作的方案,雙方簽訂了協議,握手留影。

至此,愛秀科技依靠自身優良的品控、絕對的低價,成功拿下了全球第一大單!

AMD公司也能從愛秀科技這邊拿到最優惠的價格,讓他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第二天,王林和桑德斯握手的照片,登上了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一時間議論四起。

愛秀集團的股價應聲大漲!

一個星期後,愛秀集團的市值突破了1500億!

1997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財富榜上的總資產是750億美元,第十名是科式公司的大衛科赫,總資產396億美元。

這些世界級的資本大鱷,隨便一個都是幾千億人民幣的總資產。

王林比起他們來還差得很遠。

但在國內,愛秀集團1500億人民幣的總市值,絕對是龍頭老大的存在。

當年的國內十大富豪,大多在100億到500億之間。

在1997年,個人擁有100億,就能排進國內財富榜前十。

因此,王林的資產,在當時的國內,肯定能算得上首富級別。

而在A股市場,當年佔據總市值前十名的,大都是製造業,只有一家房地產公司。

長虹,市值650億,排在愛秀集團後面。

馬鋼、上汽、滬化、海爾等製造企業,都排到了總市值的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