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世界500強的氣派!(第1/3頁)
章節報錯
90年代末期的南韓,中低端製造業開始向外面轉移。
在未來的十年間,很多南韓的企業,都到我國來開設工廠,或者在我國尋找代工廠。
柳智勝找王林合作,也算是強強聯手了。
王林的愛秀集團名聲在外,上市企業,A股最牛股,市值全國第一!
這樣的頭銜,足夠讓南韓人對王林刮目相看,也能對他產生絕對的信任。
下午,南韓訪問團,在周漢民和王林等人的陪同下,參觀了愛秀集團總部。
這次參觀,重新整理了南韓人對申城的印象,也讓他們見識了申城一流企業的風範。
便是和南韓最大的企業比,愛秀集團也絲毫不遜色。
時尚現代化的辦公大樓,便利的城市綜合體,比起漢城最大的購物城也不遑多讓。
辦公樓裡,清一色的電腦化辦公裝置,整潔乾淨的辦公室,精神抖擻的年輕職員,儼然就是一個世界五百強公司的派頭。
說到世界500強,這個排名是由《財富》雜誌評定的。
這個500強的最早版本定型於1995年。
從這份古早的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早期的世界500強企業大都來自發達國家,尤其是G7國家。
資料顯示,世界500強企業首次釋出時,G7國家的企業數量達到428家,獨佔500強企業總數的86%,可以說當時的G7幾乎壟斷了世界500強。
所謂的G7國家,就是美、日、英、德、法、意、加。
我國後世的一些頂尖企業像在當時還默默無聞,上榜的我國企業也只有三家,分別是中行,中糧和中石油。
當時米國入圍企業是153家,位居第一。
全球前五大企業分別是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和通用汽車,住友商事。
除了通用汽車是米國企業外,其餘幾家都來自東洋。
這個時代的南韓,正在進行產業的升級換代,還沒有跨進發達國家的行列。
90年代正是IT產業崛起的年代,像英特爾公司,蘋果公司當時就已經躋身世界500強之列。
當時德國最大的企業是賓士汽車,英國最大的企業是皇家殼牌,法國最大的企業是法國電力集團。
在90年代,世界500強基本是發達國家的遊戲,來自發展中地區的企業少之又少,除了我國,還包括一家印度公司,一家委內瑞拉企業,一家墨西哥企業,一家土耳其企業,4家巴西企業,俄國沒有一家企業入圍。
此外我國香江有一家,寶島則沒有企業入圍。
而20多年後,世界500強的排名,就有了顯著的變化。
在王林重生之時,G7國家中,米國上榜企業是122家,東洋是53家,德國是27家,法國是26家,英國是22家,義大利是6家,加拿大是12家,總共268家。世界500強企業,G7國家企業約佔總數的54%。
相比90年代,G7的優勢已經大為削弱。發展中地區的崛起不可避免。這其中,來自我國的有135家企業,其中包括香江的入榜企業。印度有7家,俄國有4家,巴西有6家。
從這個資料可以看到,為什麼20年以後,米國會火燒眉毛一般的搞制裁和打壓這一套。
這個排名漏掉了愛秀集團。
愛秀集團在上市以後,市值翻倍的上漲。
世人這才發現,愛秀集團的價值,遠遠的被人低估了!
在南韓人眼裡,愛秀集團的總部,完全具有世界500強的實力。
參觀總部後,眾人又去了愛秀集團在城西工業園區的愛秀工廠。
整個城西工業園區,一大半是愛秀集團的。
工業園區的人都說,這是愛秀工業園區。
反倒是城西工業園區這個稱呼,很少被人提及了。
就連申城的計程車司機們,也只說這裡是愛秀工業園。
如果有人乘坐計程車,說要去城西工業園區,司機都會笑著說:“愛秀工業園吧?知道,上車吧!”
愛秀工業園區,也是按照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廠房標準建設的。
南韓人再次大開眼界,對我國的工業進步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