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5章 再創輝煌?(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林知道,現在的周漢民,處於一個職業的十字路口。
眾所周知,在體制內,年齡是個寶,學歷不可少,升遷的紅線往往卡在年紀這一關。
周漢民就是如此,他的前途有無限可能,也有可能就此退居二線。
王林願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幫他。
他所談及的那套經濟理論,是經過未來二十年實踐所得,肯定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當時的人們,受限於時代的侷限,當然看不到這麼深遠。
如果周漢民能說服高層,就像王林說服了周家人一樣,那周漢民的前途,或者會另有改觀?
上面給周漢民的兩個選擇,一是平調入京,二是就地退居二線。
也就是說,他的宦海生涯,將止步於此。
王林無論是為了自己以後還有一個更大的靠山可依,還是為了報答周家人的大恩大德,他都應該幫助周漢民更上一層樓。
如果周漢民能成為本市的頭腦人物,那愛秀集團的根基就更穩固了。
屆時周漢民是更前進一步也好,是就地退休也罷,他的根系都會在各地生根發芽,這對愛秀集團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
周漢民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對王林充滿了感激。
當晚,王林離開後,周漢民便挑燈夜戰,把王林說的那套理論筆錄下來,加以潤色,形成了一篇有理論基礎、前瞻性十足的經濟論文。
當前的主要形勢,就是抓經濟。
經濟發展壓倒一切。
誰能發展經濟,誰就是高層需要的人才。
周漢民在任上也算得上頗有建樹。
但他並沒有做出更大的貢獻,更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成熟的高管們,都會有自我的理論體系,唯有這樣的人才,才能主導一方。
周漢民缺的就是這種經濟理論基礎!
但這不是誰想有就能有的,必須有紮實的理論知識,還得會分析國際、國內形勢。
周漢民聽了王林的話後,如獲至寶,當天晚上就寫了出來,花了兩天時間進行修改,遇到不太懂的東西,就諮詢王林,終於寫成了一篇絕世好文章,呈遞給高層御覽。
這篇綿繡文章,能不能挽救周漢民的仕途命運?
此係後話,容後再表。
且說第二天上午,王林應邀出席中韓雙方的經濟交流會。
在會議上,王林結識了來自南韓的兩個企業主,他們是做資訊產業的。
王林和他們聊得來,向他們瞭解相關的資訊科技。
當今世界處於以資訊化全面引領創新、以資訊化為基礎重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新階段,正迎來新一輪資訊革命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