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章 要不你來?(第2/3頁)
章節報錯
王
林的話,慷慨激昂。
但大家聽了並沒有多大的反應。
鄧大寶笑道:「王董,我們做我們的紡織行業,又不跟資訊產業掛鉤,到時他們也制裁不了我們,更加掐不了我們的脖子。」
王林道:「真的沒有關係嗎?現在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是智慧化!是自動化!是物聯網化!以後,別的紡織企業都實現了機器人生產、全自動化生產,我們還能使用最原始的勞動力密集型生產?那遲早會被淘汰。如果我們要實現自動化生產、智慧化生產,那就離不開資訊產業的成果。你說,我們會不會被人家掐脖子?」懠
鄧大寶愕然。
他當然無法想象,以後的工廠不再需要這麼多的工人,十之七、八的工序,都可以用自動化、智慧化裝置來替代。
而這些先進的裝置,都離不開資訊產業的專權,離不開記憶體條、晶片、底層構架,更離不開軟體!
很多高科技的產品,誰先研發出來,誰先註冊專利,誰就能引領一代風潮,甚至可以率先制定行業標準,從而限制其他人的發展。
當微軟系統一統天下的時候,誰還想著去搞一套自己的系統?
當國外的晶片便宜又好用的時候,誰還想投巨資去研發新的產品?就算能研發出來,也難以開啟市場了。
商機,就是先機。懠
王林一旦確定要搞資訊產業,立馬就雷厲風行。
韓清寧的創業計劃書和長遠規劃還沒有做出來,王林就迫不及待的在公司內部宣揚。
因為他相信,韓清寧肯定能做出像樣的投資計劃來。
就算她做得不好,王林也會同意投資。
他需要的,不過是一個機會。
周伯強問道:「王董,我們投資這個產業,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呢?如果投入個幾億、十幾億,就能有不錯的收成,那還是值得一試的。」
王林心想,這個產業要搞投資的話,就不是一點小錢能出成績的。懠
不過萬事開頭難,起步也不需要太多的資金。
等新公司成立了,發展起來了,本身也就具有了融資的能力,那時也就不差錢了。
王林說道:「嗯,周老總說得對,我們做投資,目的還是為了盈利。西方的資本,他們也是為了盈利,既然他們一股腦的投資這個產業,不正好說明這個產業有利可圖嗎?我們現在入行,正當其時。」
他微一沉吟,說道:「我們前期的投資不會太多,十億左右應該夠了。」
該說的都說了,要解釋的也解釋了。
接下來就是大家表態的時間。
周伯強說道:「我說一個事。前不久,我市的一個代表團,訪問了南韓,和當地的企業家進行了友好的會談。當時王董沒有時間前往,派我做代表參加了那次的出訪。時間雖短,但收穫頗豐。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南韓在跟隨米國的步子,也在搞資訊產業的大變革!像三星這樣的大企業,也開始涉足資訊產業領域了!」懠
大家哦了一聲。
周伯強道:「所以,我覺得王董的投資建議非常好!資訊產業是很有前途的,也值得我們投資。」
董事們紛紛表態,支援王林。
關於董事會,有人用「舉足輕重、至關重要」在形容他們的地位。
但也有人用「橡皮圖章」這個詞來形容董事會的作用,比喻董事會按照常規而經常不加判斷地贊同、批准或處理以完成某種規定程式,但在實際上不起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