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事會擴大會議上,王林分析了資訊產業在當今、未來社會的重要性。懠

國內的資訊產業只能說剛剛萌芽,但國外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

眾所周知,90年代,全球只有一個霸權國,那就是米國,而米國這幾十年的強大,離不開資訊產業的革命。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米國積極推動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進步,實施「資訊高速公路」戰略、「因特網—II」、「下一代網際網路」計劃等大型戰略計劃,透過資訊科技革命引領了二戰以來最長的經濟繁榮。

直到21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人們對資訊科技革命的熱潮有所降溫,但資訊科技創新仍沿著其內在規律不斷演進發展。

經過十多年的曲折發展,以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資訊科技革命蓬勃興起,對米國經濟社會結構、生產體系組織帶來深刻影響。

就算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泡沫危機,米國也沒有放棄資訊產業的革命。

相反,網際網路泡沫危機的發生,對資訊產業的從事者進行了一輪大洗牌,更有良性的促進了這個產業的變革。懠

新一輪資訊科技革命推動了米國產業深度變革。

在全球網際網路經濟中,無論從技術開發、商業創新和收益比重上看,米國無疑都位居領先地位。

二十年後,米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8%,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遠超其他主要經濟發達地區。

王林之前也有想過進入這個行業,但缺少一個契機。

就像當初他創業,也是因為偶然的機會,倒騰起了國庫券一樣。

人做一件事,總會有一個契機,一個機會,或者說一個動力!

王林雖然知道資訊產業好做,將來肯定賺錢,但他不懂這個行業,隔行如隔山,他熟悉的是紡織產業,在這個行業裡,他可以得心應手、如魚得水。他不敢隨便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哪怕他現在很有錢。懠

其實王林也並非完全不在乎資訊產業。

在紐約,他遇到將來網際網路創業的大佬時,還是毫不猶豫的投了資。

他的行為,給我國的資訊產業發展,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火種。

韓清寧的出現,給王林帶來了機會。

一來韓清寧懂技術,二來她有背景。

有技術沒有背景的人難以成功。

有背景不懂技術的人也不一定能成功。懠

兩者兼備,再來創業,結局也很難預料。

如果再加上王林的預見呢?

再加上王林的投資和指導呢?

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盡,這樣的創業,應該有很大機率可以成功!

這正是王林和韓清寧一拍即合的原因。

在董事會上,王林主要分析了米國資訊產業的發展歷程。

王林鏗鏘有力的講話聲,在會議室裡迴響:懠

「百年前,我們完美的錯過了工業革命,這種錯過意味著什麼?我想不必我多言,在座的各位都能從歷史書上看到。一言以蔽之:落後就要捱打!」

「現在正是資訊產業革命的非常時期,我們起步晚了一些,但還好趕上了趟!我可以這麼說,誰擁有資訊產業最多的自主產權,將來誰就可以制霸世界!你想掐誰的脖子,你就可以掐住他的脖子,你想制裁哪國的公司你就可以制裁!」

「當然了,我們是商人,在商言商,我們不需要去掐誰的脖子,也不會去制裁哪家公司,但我們不能被人掐脖子,不能被別人給制裁了!所以,我們只能奮起直追!自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