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的執行力,特別是像獨立團這樣的精銳八路軍部隊的執行力,是相當恐怖的。

而孔捷這盤引君入甕,再一舉滅之的大棋。

所依賴的,正是戰士們令行禁止的執行力。

沈泉的獨立二團派出去的幾個連,外加上此次作為先頭部隊南下的地方部隊和民兵同志們,所收到的孔捷的命令很明確:

儘量大張旗鼓地吸引日偽軍的注意力,並把日偽軍向太行以南方向的山崖區域吸引。

這是獨立團一貫的戰術打法:

以一部作為誘餌,誘敵深入,將日偽軍部隊盡數吸引到腹地之後,再以另一部迅速穿插迂迴到日偽軍的背側,兩面夾擊滅敵。

對於此次戰局的最終勝利,地方同志和民兵同志們沒有任何質疑。

在獨立團根據地發生過的無數次戰鬥表明,只要服從孔團長的安排和指揮,就沒有打不贏的勝仗。

他們很清楚,眼下南下的隊伍,除了幾個連的獨立二團的精銳之外。

其他的都不是獨立團的精銳,用他們這些地方部隊和民兵部隊,就能把鬼子偽軍的主力吸引過來。

一旦獨立團精銳作戰部隊成功迂迴到日偽軍的背側,這場戰鬥基本上就穩了。

至於孔團長後續的部署和安排,這些地方同志和民兵同志們是不清楚的。

他們只是一絲不苟地執行著孔捷的命令。

哪怕屁股後面跟了五六千的日偽軍。

南下的方向還有日軍47師團兩千餘兵力的攔截。

貌似馬上就要被日偽軍包了餃子。

幾路南下隊伍也沒有任何的退縮和畏懼。

按照孔捷的部署,地方同志和民兵同志們此次的作戰任務是儘量鬧出動靜,吸引更多的日偽軍深入腹地,而不是作戰。

所以在南下的途中,指揮員儘量安排大量的警戒兵力,部署在南下主力部隊的四面八方。

以確保這些警戒像是率先外伸出去的眼睛,在察覺到日偽軍的逼近之後迅速避開。

整個南下的隊伍從俯視的角度看去,就像是一隻長滿了觸角的八爪魚,但凡觸碰到周邊的阻礙物,立馬就會退向沒有阻攔的方向。

就是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像是被日軍從西南方向和北向逼近的部隊所攔截,整支南下的隊伍,逐漸向著太行南向的山崖方向靠攏。

鬼子的先鋒部隊,則是將南下的八路軍隊伍的情況,迅速傳回指揮部。

指揮部的鬼子軍官們笑了,他們深信八路軍是敵不過大日本帝國的鋒芒,正被迫向完全沒有退路的山崖方向後撤。

這一切正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鬼子指揮部從一開始就打算從西南和北向兩個方向夾擊,將這夥南下的八路軍,困死在太行以南的山崖區域。

就鬼子們的瞭解,那是一片根本沒有退路的絕地,一旦抵達盡頭,則是一堵高聳到幾乎垂直豎立的斷崖,部隊根本無法透過。

鬼子指揮部原本以為,在大日本帝國部隊從西南和北向兩路夾擊之下,這夥南下的八路軍可能迅速選擇從北向、西北向回撤,或者是從東南方向突圍。

結果卻出乎了預料。

這夥土八路竟是愚蠢到鐵了心的繼續南下。

接著又被北上的47師團的兩個大隊阻擊。

南下的八路只得被迫後撤,又被西南方向的日偽軍圍攻,被迫撤到太行以南的山崖區域。

這一切在日軍軍官們看來,似乎水到渠成。

並沒有什麼蹊蹺之處。

因此,鬼子指揮部一面下令分兵兩路,從西南和北向徹底斷絕這夥八路的退路,繼續迅速向前推進。

一面把部隊將繼續進軍,圍困八路軍在太行南部的山崖,並一舉殲滅之的計劃,傳遞迴了第一軍司令部。

司令部內。

這次為了對付孔捷的第一支隊,日軍動用的陣仗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