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種千千萬,啟靈之種每一人都能得到。而傳法篇章卻不同,風會挑選,將選擇那些天生靈性強大的人,又或者在其它方面獨特,更適合修行之輩。

立在山中,眼下白霧朦朧。

陳嶼目光遠眺,彷彿隨同無數法種一起駛向未來,一幕畫卷徐徐拉開半形。

那是修行的大世。

也將是他以萬靈巧思養己身的時代。

……

越金漱回到了真武山,由於掌教與三位真人的安排,如今四堂六殿二十八山已沒多少人,顯得冷清。

尹文念歸來並未掀起多少風浪,只在少數幾人中引來關注。

掌教玉鴻,以及玉華、玉瓊兩位真人第一時間前來離雀山,四人靜室內相談了兩日一夜,越金漱帶著幾個同門一起守在門外充當護法。

第二日傍晚,四人走出,道人們年歲都不小,面色萎靡睏倦,模樣邋遢。一番洗漱休息,直到次日中午才發下指令,召集了門人弟子返山。

十日後,鎮魔峰大殿,看著堂中端坐的幾位真人,以及一眾風塵僕僕趕回來的師門長輩與各山山主,底下的其餘弟子或許還不清楚發生了何事,先是被派下山找尋些沒頭沒腦的,現在又急匆匆返山。

眾人皆是一頭霧水。

包括大半山主,他們雖知曉真人安排人手下山尋找的背後緣由,但今日他們看見坐在一旁的尹文念後,心頭一震,料想是之前掌教說過的事又有了變化。

而在弟子中,越金漱摩挲長袖內的手掌,上面一朵印痕已經黯淡,似乎某種力量在回山後的次日就消散一空。

她坐在師尊背後不遠,望看前方的眾道人,眸光閃動。

這次,大概真人們也不願再遮掩,要吐露一切。

真武山上的事對二十八山外的世人而言知者甚少,寥寥無幾,只道山上道人往來出入,反反覆覆。

“說是封山,結果出入的還真不少!”

好事者如此說道,卻也少有人關注根由,畢竟亂世之下,不止武林江湖,各處都紛亂,人人求自保,那還有多餘精力去探究真武山在折騰什麼。

不過也有明眼人,在知曉了真武山的動靜後陷入沉思。

“可是察覺了變化?”

一處山坡前,於啟猛盤坐草團上。

從山林外採買歸來的路上,聽得南方道門大派真武最近的動作,老道一時想的很多。抬眼環顧,植被似乎更加蔥鬱。

視線上移,陽光明媚。

而若越過這片山林,從另一端高處俯瞰便可驚訝發覺,獨獨在山坳的一角染了綠色,四方八面已然被昏黃彤紅浸染。

“又是一歲入秋來……”

手掌拂過面前青嫩的鮮草,於啟猛神色凝然。

果然如他所料,不同尋常啊,這片地域。彷彿掌管四時的仙神也避讓,不願令此地染上半分衰黃。

細想無頭緒,老道士搞不清這裡面到底有何究竟,他從塞外返歸,至此停留了有兩月,卻依然如舊,只能模糊感知到這片區域上瀰漫的若有若無的輕靈之感,其餘便再無多餘。

唯獨近日來吐納之時,好似天地都變得空靈了數分,這片地域的輕快之感更加突顯。

老道沉吟片刻,悵然一嘆。

罷了,真武有玄誠道長,興許也找到類似地方,察覺到世間變化,如此一來真武有所應對再正常不過。

眼下,還是安心行功。想到這裡,於啟猛閉目凝神,口鼻吞吐間,一股氣力在體內流轉不絕。

他繼續體會此地的非凡,肉眼難見的地方,一縷縷靈光從頭頂匯聚,灌入老道身體,又迅速潰散,只有極少被留下,盤旋於腹內。

大陣完善,靈性充沛,藉助福地的天然優勢,早已在呼吸法上精研許久的他漸漸生出更多感悟。

養體、定竅。

行功至此,屬於他的道路並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