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世(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是個啥?
滿頭霧水的放羊娃將晶石撿起來,吹拂了草屑塵土,露出閃動微光的表面,攤在掌心上。
孫小河見識不多,見慣了灰溜溜山石的他認不得所謂的寶石,卻只覺這石頭漂亮得緊,好似磁石一樣牢牢吸引著他的目光。
從哪兒來的?他低頭繼續翻找,持著木棍往來翻動,將草皮一寸寸挑開,結果空無所獲。
這裡是山坳背面,離著小溪有一段距離,總不能是水流衝過來的吧?
思來想去,亮閃閃石頭宛若憑空冒出來,孫小河撓著腦袋,眼中露出不解。
不過少年心性浮動,很快就將疑惑拋之腦後,轉而摩挲晶石,感受著指尖傳來的潤滑感,十分好奇的把玩起來。
多漂亮的石頭,帶回去給阿孃阿爹他們看看,還有鯉娃子、大頭。
帶著分享的心思,孫小河將晶石擦拭乾淨,揣在懷中。手裡的長棍呼呼不停甩動,步子邁開向著住處小跑去。
無形的大陣籠罩大陸,隨著人跡的漫布而擴張,肉眼凡俗不可見的靈性止不住升騰,又在三界井的力量下漸漸變作有條不紊,遊離於現世與深層兩端。
三十餘處泉眼此刻已然穩固,深埋於另一界,貫穿了界壁,充當聯通兩端的橋樑,時刻噴吐出潤白靈光,從深層中汲取而出,梳理純化後再潑灑至現世。
當然,也不止靈光,大陣凝聚的空道沉浸大地之下,並非每一處都通暢,偶爾會有一些淤積凝結的節點,在澎湃沖刷下脫落,不斷的洗禮中化作如靈物一般,隨靈性洪流一齊來到現世。
以及,始作俑者的陳嶼時不時同樣會投入一些物件,或是丹丸,或是靈種,或是其它奇奇怪怪的雜物,總之流淌在被靈性轟鳴不絕的空道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充裕靈性且流動性極大的空道無疑是個上佳的洗煉之地,能讓絕大多數事物蘊積更多靈韻,從而壯大,乃至蛻變。
而空道的傳輸同樣不是一層不變,偶有波動,便會將一些小物件意外吐落。
一如孫小河手中的稜晶,卻是旁人眼中價值連城的靈物。
……
在傳輸空道中投入靈物,既可利用大陣的靈性使之得到蘊養,亦能充當無數細小節點,為陣法的穩定貢獻微薄之力,聚沙成塔,當湧動的靈物足夠多時,產生的反饋將頗為驚人。
陳嶼投放靈物只是閒來打發一二,並未投注過多精力,照料靈田與精神界域已經分潤了他許多注意。大陣任由其自行運轉,空道在變得穩固,沉積的靈性精華日益增多。而在監仙大陣覆蓋區域內,自然遊離的靈性也不似往日那般此起彼伏、躁動不安,愈發溫順。
與之相對,陣法壓制之下,三界井高高在上投落無量光,使得靈性不再躁動的同時也逐漸散失了兩分活力,趨向惰性。
春去秋來、歲月如梭。
人世變幻萬千,數國征伐不絕,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而意外從泉眼附近拾得靈物的好運兒們,有的不識真面,寶物蒙塵,有的則流出在外,以玉石珍寶類之,販賣轉動於各地商人富戶。
萬轉百般,偶然之下,便有幾件流落在了一些熟人手中,如剛剛回到真武山的越金漱與尹文念一行,又如從西北歸來踏上返途的於啟猛老道,以及宋義雲、陳慶忠等稱雄一方者。
如此種種,那又是一番際遇了。
陳嶼對此知曉一二,畢竟首批噴吐出泉眼的靈物多是經過挑選的,稜晶也好靈種也好,都算不得太珍貴。即便真被琢磨出了用處,對常人而言也不會出現太大反噬,至多靈氣衝擊脾臟,藥力震盪精神頭腦,讓其瀉幾日血氣,犯些暈症、抽痛些許時日,緩過來便無礙。
他投入的這些靈物,多是為了配合之後的傳法天下——如今大陣穩固,也是時候讓修行之法在這片經過調理的土地上紮根生長,而先期的靈物,算作陳嶼給予先行者的小禮物。
“如今泉眼日夜噴勃靈性光華,節點附近估計已經算是一等一的寶地,想來也進入不少人視野了……”
普通人或許見不得璀璨靈光,但地力的肥沃、作物的豐收、景緻的獨特等諸多方面都有足夠吸引力,讓得人們發覺腳下這片地域的不同尋常。
這是天然福地,經過大陣調理,泉眼深埋其中,已經具備了栽種靈植的條件。
陳嶼期待後來者依靠這些福地,能在大陣籠罩下走出修行第一步,不至於胎死腹中、半道崩殂。
“泉眼已經放開,接下來,靈性的湧動將迎來一段巔峰,之後將平穩,直到下一次靈性淤積足夠才會再次引發。”
陳嶼為避免現世與深層的靈性互動影響到天地大過濾效應,在適度釋放深層靈性的同時,也做好了後手,讓靈性汲取與噴湧不再無序,而是如潮汐漲落一般按照一定規律勃發。
站在青台山上,他伸出右手,吹拂一陣風力,化作萬千杏黃光粒,洋洋灑灑沒入虛空不見,飄向遠方。
“法種已傳。”
“如此,便看後來者表現如何了……”
境界不同往昔,在造化之道上走了長遠的陳嶼已無需再一個個去甄選,安然于山頭,自有清風過境,攜法種遍及人間。
不過法種內容與當初倒是無二,依然是一絲可蘊養精神意識的微弱法力,以及半篇熬煉血肉、養體強身的呼吸法。
前者啟靈,後者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