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衍生靈礦(單)(第2/2頁)
章節報錯
相對星辰,這不過微薄纖細如牛毛的一絲,但已是常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想象的極深處,生靈亦難涉足,數十上百里的深度,已是生命的禁區。
陳嶼驅動銅鏡,光景流轉,映照出地下的諸多事物,幻化在一側,栩栩如生。
他照看左右,尋找,腳下亦不停,終於在蟠雲山脈深處的一處山谷下,找到了一層礦料。
數量不多不少,鑲嵌在岩層內,偏褐的色澤很是黯淡。
“鐵礦麼……”
找了一圈,其實還有集中其它的礦料被發現,不過要麼數量太多,容易分散靈石靈土的精華,要麼過於駁雜,各種伴生礦物交織,需要二次清理。
索性,他找到了這處,在更深位置還有一條粗壯的,相隔不過兩百丈,大概上方淺層的是一條支脈,粗略估算,礦脈雖說是微小,料也接近十萬斤。
“與其說是礦脈,不過是大樹上突出的細小枝椏。”
倒是合適,他如是想到,否則就要動用術法,在礦脈深處分割,一來一去花費的功夫精力要多許多。
如今就很方便。只見陳嶼動手,馭使五行的神通用出,土石在眼中頓時變得親切、易於掌控。
一點靈光從掌中飄忽,奇景開啟,小山似的靈石靈土一骨碌悉數傾倒,順著流光一同沒入地下。
法力凝結符文,包裹著一塊最大的天然鐵礦石,烙印其上。
“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靈礦的養成非一日一時,縱然有靈石靈土加持,少許靈機催化,如此大量的靈材想要生成,少說也得三五載。
當然,這是在現世中。
陳嶼不打算一直等下去,在靈礦核心蘊養完成後,並且周圍一定範圍的礦料被渲染浸透、趨向蛻變的過程時,他將取出這批礦石,轉而埋入青朧山。
奇景中的環境比現世好太多,能讓靈礦的生成提前大半。
之所以不一開始就收攏礦石在奇景內培育,也是擔心會出現變故。
青朧山還栽種著大量靈植,本就不大的區域若被糟蹋了,收尾是件麻煩事。
至少等驗證了可行性後,他才會如此做,用以加速靈礦的生長。
這次若真的能成,那麼往後再培育靈礦就簡單得多,可以放心在奇景中以無數礦物去嘗試。
……
如是幾日,陳嶼時常去蟠雲山脈,記錄靈礦變化,確如他所想,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途中也出現了礦石乾裂破碎、性質變化不如意,質地汙染駁雜等,好在這些都有考慮到,現在手上的神通不多,但靈文足有數百,不知是否最近修行時有所傾向的緣故,一些嶄新靈文確實可以用在養礦之事上,足以令礦脈變得穩定。
又半月過去,“種礦”之餘,他未放下對星空的探索,飛舟又煉了三五座,之前的優點被保留,種種奇思妙想每日都在浮現腦海,被他用在飛舟上,從各地收攏來的一座座普通礦石原本堆積如山,現如今也耗得七七八八。
如此玩耍的心態下,成品可謂是一言難盡,好在煉器手藝一路見漲,還算有所收穫。
十二月,一歲將盡,天日變得昏淡。
冬風吹拂,冷冽刺骨。
他正把玩手中巴掌大布袋,上面描刻金色紋理,絲絲條條,宛若活物般遊動。
解開褐色繩索開啟來,嘩啦啦!大量礦物與水晶落了出來。
足足萬餘斤!
將錦袋翻了翻,確認沒有遺漏後收在腰際。這看似令人嘖嘖稱奇的一幕,卻非話本故事裡的納須彌於芥子,亦不是道門傳說中的掌中福地。
卻是他透過[定景囊採術]以及參悟精髓的變化之道,輔以大小如意之念,才打造而出。本質上便是將礦石壓縮,在布袋內變化結構、臨時構築出一片類似奇景的法力空間。
當然,那布袋也非常物,乃半斤銀毫煉製而成,不然承載不住法力依託,無法扛起萬斤礦料。
大小個頭變了,然實際重量卻未削減多少,畢竟不是真個納蓋無量,只是看起來神奇罷了。
陳嶼打造這隻布袋,也是考慮到奇景大小有限,往後一些不方便放置的,大可以先用[儲物袋]裝著。
至於萬斤重量,對他而言不算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