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舟煉製的準備有條不紊,陳嶼將備好的靈材進一步篩選,解析性質,期望調配出最合適的配比用料。

另一邊,埋藏靈土投放靈機可以誘變出靈材這事已經得到確認,不過具體能誘變何等品質的靈材、每次需要耗費多少靈機,這些方面還需更精確的驗證。

透過手中已有的一批蛻變出靈光的礦料,陳嶼發現其中變化不一,雖同在一方土石下埋藏,但成品良莠不齊。

有的哪怕綻放了靈光,也依舊晦暗如初,只薄薄一縷飄忽在外,若有若無。而有的則完全改了模樣,體態晶瑩,質地剔透,閃動著耀眼奪目的寶光。

除了礦料種類的差異,他發現原礦與精煉後的材料間也有較大差距,而越精純的礦物,在靈機誘變下的反應就越明顯。

隨手拿起一旁的鐵塊,方方正正在地下埋了幾月,此刻繚繞著碧光。

摩挲片刻,再看另一截顏色泛紅的金屬料,那是他從鐵礦中以青炎特意熔鍊析出的,比手上這一枚早已經過工匠錘鍊揉雜後的鐵塊蛻變得更徹底,光色燦爛。

陳嶼收起礦料靈材,雖說成功培育出靈性材料,但數量太少,縱使意識海靈機積存了許多,也架不住一次次消耗,他估算了下,假若每次靈材培育都要同樣數目的靈機投放,那麼現有的靈機恐怕也只堪堪能煉製兩駕飛舟罷了。

畢竟飛舟並非簡單堆砌物料,熔鍊的材料還需進一步精煉,數百上千斤材料到頭來僅僅能煉個船架子。

這還是考慮到飛舟本身的不凡,加持法力後可大小如意,否則真要如實比照著煉製,十萬、二十萬斤都打不住!

哪怕這裡面大部分都不要求是品質極佳的靈材,但蘊藏靈性、能支撐法力依舊是底線——而這,尋常礦料亦無法做到。

他現在正考慮,嘗試讓礦料自行向靈材蛻變,聽著異想天開,實則並非沒有可能。靈材的變化根植在於靈性的生髮,關於這點陳嶼頗有心得,依託靈土、靈機佈置環境,加上一些陣法的引導,令堆積的礦石氣機牽連、靈蘊自生。

若是不夠,再投落兩粒靈機,先將核心演化出來,再輻射周圍——這法子當初在凝聚浮空田時用過,最後成功凝出數十方靈土。

用在礦料上想來可以嘗試。

即便這類被動輻射浸染而成的靈材達不到靈機誘變後的上乘品質,卻也能蘊養靈性,用在飛舟上填補龐大的用量缺口正合適不過。

想法很好,唯獨如何開頭讓陳嶼有些犯難,他清楚現世中旁的不多,僅腳下這片大地就埋藏了不知多少礦料。前期自己所需的幾千幾萬斤礦料聽著很多,但在這些面前便不算什麼了。

他需要考慮的,是在何處實驗靈材催生計劃——或者說,靈礦衍生。

“靈機有數,用來培育一二靈材倒是不差,可真用在這許多數目的需求上,就顯得力有未逮。”

故而他要養礦,透過靈機培育靈材的辦法,琢磨靈材蘊養的方法,哪怕代價是衍生的靈礦品質低下,無法同手中這些極佳材料相提並論,陳嶼也能接受。

品質的不足還可以慢慢精煉提升,缺口卻是實實在在,如今的他對現世物質的解構尚未觸及那等層面,即便造化法力也無法憑空具現自己不理解的事物。

陳嶼思慮之後,決定將靈礦的試點落在青台山以西七百里的蟠雲山脈。

他曾借道白岐山去過一次,那裡林木茂盛,山勢嶙峋陡峭,有深澗、有峽谷。

恰時栽種靈植,驗證溫度、環境等自然因素對靈植成長的影響,在白岐山上開闢了一方小一號的藥田,採收後便未再管理看顧,任由荒廢。

繞過白岐向西,便是蟠雲,陳嶼不愁那地方沒有礦石,他無需冶煉,只在礦脈中開個眼,埋藏足夠濃郁的靈石靈土,配合陣法浸染便可。

“不求多少,先將足以支撐飛舟煉製的靈礦演化出來。”

這其中還有各種問題,陳嶼用去數日捋順,一些實在解決不了的,便以次一等辦法替代,總之十來日後整個想法大體成型,可以一試。

也不耽擱,收拾念頭,這十幾天裡他將需要用到的靈石靈土早已備好,再從意識海中摳下幾粒靈機以備不時之需。

雖說計劃裡用不了太多靈機,不比直接培育誘變靈材那樣消耗頗多,靈礦的打造衍生他只要開個頭就好,剩下的留給陣法與靈性,自然糾纏下礦石將緩慢蛻變。

一念至此,徑直起身,拔雲而起,空中輕鳴震盪間,身形化作青虹不見遠天。

七百里,說遠不遠,足下神通迅疾如風,以如今的手段,不多時就到了跟前。

蟠雲山勢比不得崑崙、祁連等天下有數的山脈那般巍峨,卻在西州一片頗有幾分名頭,這裡已經深入煙瘴荒野,接天而起聳入天雲,厚重霧氣在高處,時不時翻騰鼓盪。

山脈連綿,再向西去已無人煙。

陳嶼駕雲而來,煙霞若隱若現飄忽身側,在陽光下瀰漫五色。

萬物觀運轉,雙目燦若金爐,青紫焰光照耀,光芒洞徹山石,數百丈堅石厚土若無物,一切內外諸景盡皆浮現心頭。

法象反哺,境界一日高過一日,萬物觀這等一直常用的術法雖未化作神通,卻有極深理解,亦與神通無異。

差的,不過是他將之融匯於法身這一步罷了。

陳嶼動用萬物觀,右手脫袖,向著天上一拋,這次為了尋覓到何時的礦脈,還特意帶了萬法銅鏡。

但見法力湧動,如濤濤江河灌注,銅鏡激烈顫動,數息後,一輪金色大日浮然於天際,無盡光色灑落,浸透了地表、穿過岩層。

萬法銅鏡有著放大術法之效,一分法力足以打出三分效果,如此一來,萬物觀被用到極致,徑直洞穿至萬丈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