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避法(第2/4頁)
章節報錯
「沒想到往日忽視的經訣武功,竟有這般奧妙,如今翻看又有新知。」
「不遲,不遲。」
外練法對年歲尚幼的兩小童子顯得有些過度,他便改了一些練法,取精華去糟粕,根據兩人的情況只傳授教導初始的入門之法。
「食納天地之氣,以御周天六氣,這是玄誠道兄的路子。」
於啟猛始終覺得將飄忽天地間的氣息過早引入體內並不算好,故而在自己定竅後,轉頭鑽研肉身中那股若有若無的體內之氣。
「天地有氣,人體亦有。」
「老道將之喚做內氣。」
「以肉身體魄為基礎,初時養練身軀並適當修行氣血,待到定竅開脈,假託體內經絡為小天地,練天地之氣化為己用……」
人體有玄妙,寶藏無窮,老道士養了一輩子道心,不覺得血肉之軀比旁者差在哪裡。
養體、定竅。
不刻意追求駕馭天地之氣,而是開發自身潛力,但又不同於專注氣血體魄,受限於練法與人之極致很快進無可進。
根植穴竅經絡融合出內氣,如此將擺脫束縛,且不為肉身所累,前途光大。
這便是於啟猛想到的路。
此法並非完全不依賴天地之氣,實則在定竅時越是濃郁,捕捉穴位的難度便越低,且設想中定竅之後一竅即是一源。
體內萬千穴竅共振,再與外界天地之氣交濟養練,未必不能達到與尹文念駕六氣憑虛御風同等的層次。
凌虛渡空、騰雲駕霧,似那非凡仙。
兩道僮不知所謂,如今只囹圄吞棗般將這些東西記下,想要真正懂得並有所領悟或許還要幾年。
老道士一邊給兩人打基礎,也在梳理道路的缺陷,將之一一彌補,實在補足不了的,便嘗試從旁繞開、另尋他路。
譬如養體進度過於緩慢,又如隨著一枚枚穴竅定下,越往後體內穴位彷彿遁入空冥不可測,愈發變幻百般難以鎖定。
他試著想了許多辦法,收效甚微。
於啟猛並未氣餒,卻也知曉如今時不我待,最近幾日其實已經察覺到山上充裕的天地之氣正在消散,彷彿之前的濃度是由靈藥溢散拔高,如今正恢復正常。
他抬眼望天,好似看見無數天地之氣不斷流逝——若是氣息稀薄,預想中的內外之氣交濟將再無可行,屆時他也將止步於定竅一關。
是該下山一趟了。
於啟猛心頭一動,假如將天地之氣比做水流,那麼世上之大,很可能存在一些窪地,積蓄水力。
相隔數千裡,元陽峰上的於啟猛與真武山尹文念,都同時為天地之氣稀薄而困擾,也生出入世行走的念頭。
兩人卻不知這些所謂的「天地之氣」正悄然無聲中發生一些變化。
初時是從一處山澗生髮,彷彿漣漪一般盪漾,掀動至天涯海北。
世人無可知,陳嶼倒是第一時間察覺到了這一變化。
「改造後的泉眼變得穩固,提純與滯留靈性的能力大幅提升。」
後果就是讓得更多靈性留在了現世。
如果僅僅一兩處倒也罷了,至多影響附近區域。但他數月來找到並改造的就有八枚,加之世間遊離的靈性其實鮮少有生靈可以吸納,於是竟讓得天地間靈性濃度小小提高了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