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知我、非我、故我在(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江畔,華陰縣。
數日來,有人畏懼惶恐,有人期待盼望,然遠處的雷光終究熄滅,在陳嶼止住了擴散後化作微風吹遠,帶著烏雲雨露一起不見蹤影。
悄然入了縣城,他見得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還在言談此事,有幾人將遠在錦州洛城發生的雷殛之事掏出來,添油加醋一番誇大其詞,將周圍其餘人唬的一愣一愣。
不由得真對那人口中的主掌善罰雷霆道君有了幾分將信將疑。
走過幾地,陳嶼遇山過山、遇水翻水花了不少時間,流連一處處天然秋景以及散落山林的藥草植株上,故而等他來到臨江府中,遠方的訊息已經四散,傳入了千里外的坊間。
配合最近弄出的事來,談論的氣氛儼然火熱一時。
與之一同的還有各地掀起的崇拜雷公的狂熱,地主大戶們在被雷劈地威脅下也難得稍稍收斂。
對此他不覺得意外,顯然在以萬法鏡施展術法時已經預料到,後來收止,想必這種威懾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恍如一柄利劍懸掛在頭頂,尤其在被雷潮席捲過的區域。
只是動作太粗暴,有所明悟的陳嶼沒有繼續如此作為,大肆行動雖然快意,沒有約束的施展卻只會放縱內心。
他在這短路途中並非僅僅感悟山水美好,更是在剖析自我,一段時間下來反覆祛除雜念,保持淨明,精神力雖看不出增長變化,但靈臺卻光明許多,一言一行流暢自然,法力精神乃至氣血都微微變得圓融了些。
這是好事,陳嶼在道經書冊中看見過關於心境的描述,只是很模糊,他自覺自己也可以向類似方向靠攏,日日洗滌靈臺意識,清掃心中塵埃。
“修道,我求大自在,順心意。”
既然沒有匡扶天下的願景,再多糾結亦無必要。
他非修無情道,然而對重立一朝同樣是沒有半點興趣。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幫扶,一如一年前剛剛下山時那樣,遇見了不平便出手,卻不會放縱,不去波及過多。
動作也更隱蔽,鮮少被人察覺。
漸漸的,陳嶼愈發輕鬆,沒了幾日前的彆扭與煩悶,他知道自己找對了路,有所了悟。
天下大勢,浪濤滾滾,自有其方向。
他能做的或許就是在一些地方適當給予引導,至於能達到如何地步、最終成效怎樣,這就要看此方水土之人自己的努力了。
一家客棧內,陳嶼孤坐角落。
望向華陰縣城內顯得空蕩的街道,聽小二說最近時候朝廷已經連徵四次役,馬上又有訊息傳來好像第五次也快了,所以許多人外逃它處,江南已經留不住,一座座村寨中大都只剩孤寡稚童。
他點了兩盤素菜,又斟一壺米酒,原本陳嶼是不喜酒水的,比起刺鼻刺猴的酒液,更喜歡醇厚香甜的果漿。
並非不能喝,單純不喜那股味道。
但米酒是個例外。
口味清淡,酒槽以陸谷釀成,飄揚的氣息中帶有田野草木芬芳,清潤咽喉且不過於刺激。
實際上他縱是想喝果漿都無處去,浮空田中果樹不多,培育出的果漿果更是一棵都沒有移栽,全留在了青台山上。
本想著山下怎麼也有足夠的素材去挑選和培育,結果到現在也沒養出口味適合自己的,要麼汁水稀少,要麼過於酸澀。
路上相遇行人有好酒水的,便給他推薦了米酒,初嘗之下眼前一亮,回味悠長濃郁,別有一番風味。
思緒從清酒上回到眼下,華陰他並不陌生,早在去年,一次下山時就與一位大醫相遇,那位贈予了《風樸散丹》的尤可為給他留下不淺印象。
“未曾想,一年後,自己已經來到了華陰,這處尤醫師的家鄉。”
尤可為身負不俗武功,當時他便發現這位體魄超越常人,乃是一位一流層次的武人,如此高手莫說一縣一府,便是整個武林都不見得有多少。
醫術高超,武藝強勁,難怪可以從江南華陰一路去到西南廣庸,從東到西橫跨半個大梁。
尤可為如今去了何處他不知,當初聽對方講為了研究藥理,編纂著書,估摸著現在應當出沒於南疆,那裡多山川,草木藥植眾多,不少都沒有被外界熟知。
不過也可能會去西北,聽聞雪原、大漠等地形中生長有獨特藥物,好奇之下尤可為或許會前往。
填了肚,陳嶼暫時去了房間休憩。
從奇景中取出一卷紙張,七八頁,用細繩纏繞成筒狀。
這上面即是幾日來他刻意約束自我後分出精力謄抄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