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化虛為實(第3/3頁)
章節報錯
最後,村人與匪賊分開,各自投入一圈熊熊烈火中,木材噼啪作響的動靜下是數十位掩面哭泣的村民。
後者被烈火炙烤留下的乾癟殘屍甚至引得怒火沖沖的村人一搶而空,有的去餵了豬狗,有的投了糞坑。
蔣勤安與嶽海在徐家寨帶了兩日,幫襯著將諸多事情處理。
以許威為首的青皮劫掠來的財物裝盛有四輛驢車,其中屬於徐家寨的部分被認領回去,有兩位武功高強的道人坐鎮,加之剛剛遭逢大難,村人格外配合。
剩下的他倆也未帶走,一部分安排人手送回到原本的幾個寨子裡,至於大戶地主的銀錢和糧食,道人們沒有私扣,而是全部分發給了村民,尤其那些在變故中遭難,有親人乃至頂樑柱去世的家庭。
其它的一些雜物由於村人用不上,留下只會徒惹覬覦和禍事,便由他們帶走處理。
“這件魚鱗甲倒是精良,看封料樣式應當是軍中制式。”
掂量著,嶽海平劍眉中隱約唏噓,沒想到連軍中裝備都流落民間,還被一夥明顯地痞流氓為主的賊人掌握。
可想通州一帶也不安穩。
“大梁肅中律有言:凡私藏、鑄、支出採進金甲、盔者,視同謀反罪,受煢肉之刑、黜官,流三千里!”
“重者,斬無赦!”
年輕道人搖頭晃腦,將這一段背誦出來,口中郎朗,引得一旁正收拾東西的蔣勤安側過頭無奈地多看了幾眼。
他雖不如行走南北、歷練數載的師兄對刑統之說有那麼深瞭解,卻也知道甲冑在任何時期、朝代都是不容私藏的。
鑄匠都會被遷往別地,嚴密看守。
如今眼前出現這麼一件做工中上水平的甲衣,寓意不算那麼友好。或是內外勾結私相授受,要不然便是許威此人曾投效大梁官軍,並乘機逃了出來。
幾乎不用多想,兩人基本確認是第一條可能。
“就許威的模樣半點兒不像士卒。”
看來通州的情況要比想象中還嚴重幾分,連軍需都敢伸手。
“走吧!此間事了,咱們也該去下一個地方。”
嶽海平提起長劍系在腰際,以蒼青腰帶束縛,伸了個懶腰,雙臂揹負站在大院門前,等待了會。
蔣勤安再次確認了攜帶的物件,然後才與之一同走出。
告別了村寨眾人,兩人走在田埂上慢慢遠去,背影拖曳得長長,罩在田間。
“兩位小道長都是好人吶!”
新選出的村正帶著人送別,獻上了純樸祝福,“希望老天爺有靈,能保佑兩位道長平安。”
另一邊,已經走遠的蔣勤安和嶽海平正胯馬向前,你一言我一語商量著接下來去哪個地方。
他們這次本來是要直接借道通州去更南方的錦州,結果路上遇到了這事,略有耽擱,好在並未停留太久。
“師兄,十方法會何時開始?”
“應當在十月下旬,趕得上,師弟且放寬心便是。”
兩師兄弟說著話,其實口中的十方法會並非道門舉辦,而是錦州諸多勢力一起合力辦成的盛事,涉及很廣,覆蓋一州之地,非一家一姓可以做到。
不過既然是法會,自然少不了道門中人參與,不單單如此,這次的法會聽聞還有不少如他們一樣外州的人不遠千里跋涉而來。
“本來說的是去參加宜寧府的昇仙大會,順道還能回一趟西州,但比起一群二三流武林門派的昇仙大會,聚集了整個錦州勢力的法會顯然更值得期待。”
嶽海平對蔣勤安如此說到,準備帶這位面相老成的師弟好好長長見識,這可不是廣庸府弄的那場小醮,規模大了數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