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同的法(第1/3頁)
章節報錯
老道士並未凝聚精神覺醒自我,無法察覺體內所有變化,僅能靠著些許體感模糊感應,仿如隔著一層厚厚牆壁。
陳嶼走到對方不遠處,饒有興致地打量這位正元觀走出的真修。
雖說於啟猛記憶中的道經典藏被他臨摹了一份,不過論及理解、感悟,僅為尋求靈感的他在這方面並未深入,自然比不過面前之人。
於老道正舉起右臂端詳,手指時不時掐按幾處穴位,偶爾側過視線掃在膝上攤開的《經絡脈生圖》,陳嶼瞧看過去,記得這是一方名為‘西雲山’的勢力編纂,後送予了幾份給正陽、真武,於啟猛當年去真武歷練時抄錄過。
一直存放在樓閣中充實底蘊,直到近日才拿出再度細品。
西雲山並非道門出身,世代專精巫醫蠱毒,處於南疆,祖上傳承不小,論及年代不會比岐絡觀短。
如此勢力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惜年月所作出的經絡圖錄價值不菲。
只是陳嶼知道於老道手中的《經絡脈生圖》已非原版,早年對方遊歷諸派,或多或少得了些類似的經絡圖集,兩相印證下終歸找出不少偏差。
刪改之後,圖錄共計記載大穴兩百九十七、小竅一千四。
比原版多出二十餘處。
汲取過書冊經卷記憶的他對這副圖錄同樣不陌生,不過此刻看來即便老道士修改後的圖錄,在經脈穴竅的定位與功用辨識上依然存在差漏。
他肉身經歷蛻變,血肉潛力挖掘了許久,對其中穴竅掌握遠非常人可比,實際上人體的穴竅數目在此之上要翻十倍都不止,大大小小如星辰錯落,鑲嵌體內。
“穴位充斥血肉經絡連線身軀各處,類同骨骼關節。看似繁多如河沙,實則並不雜亂無序,有著佈局規律。”
若能掌握一定數量,輔以對身軀的精細把控,只消花上一些時間便能將所有穴竅一一定位出來。
於啟猛現在差的即是那一份對肉身的掌控,陳嶼看得清楚,對方雖日夜不輟地習練呼吸法,維持氣血不敗,但依舊停留在知法可用、卻不明白為何可用的程度。
或許和未能自我覺醒也有關係。
他贈予對方的無名呼吸法脫胎自血肉純化術,對血肉身軀的理解算是所有術法中最高的一門,哪怕刪減了許多,剩餘的那些也足夠對方觸類旁通才是。
事實上確也如此。
陳嶼洞悉了老道士雙臂與下腹,在後者的表皮位置發現幾處微小撕裂,穴位被拉傷,再看右臂,經絡間流轉著黯淡的靈性光輝。
真被於啟猛抓住了。
眉梢挑動,他身形躍動數步,起落間來到老道近前細看,目光灼灼,視野內神光綻放,此刻,論及對現狀的瞭解他遠比其本人更要清晰。
化用穴竅封存,藉助呼吸法共振的剎那滯留一絲靈性……不對,這大概不是靈性,純度太低。且意外混合了氣血,刺激之下催發出一種新的能量。
念頭起伏,他思索,一系列名詞從腦袋裡蹦出來。
胎息?不大像,僅僅靠的是氣血,並未涉及丹田。
內炁?也有不同,對方沒能覺醒,精神依舊混沌未明,內炁的凝鍊自然無從談起。
法力便更不用說,強度、結構、變化等方面都有巨大差距。
“新的力量麼……”,然而認真看了又看,陳嶼始終覺得這股力量有些眼熟。
更像是氣血的變種。
可惜凝鍊程度過低,內部的結構雜亂到縱然是他一時半會兒都分析不出。
調轉視線回到於啟猛身上,這老道士倒是真不差,照著一篇刪改了大半的呼吸法都能找到跨越向前的路。
即便這條路剛鋪了個頭,依照這能量的強度來看未來必然坎坷無比。
但僅僅走出這半步,便已然不與現世無數人相同。
陳嶼對老道士凝聚的力量感興趣,他立在旁邊打量,等待對方再次凝聚。
然而這位真修忙活了半天,將手臂折騰得滿是暗傷,一時不察運功出岔,氣血都險些維持不住銷折一截。
他暗中出手,幫扶著將錯亂的氣勁與血氣安撫平復,否則這位剛剛有了點苗頭的‘修行者’恐怕就直接折隕山中。
又等了半個時辰,陳嶼眼看日頭都要下山,終於嘆了口氣站起身,決定出手幫一下——不然照這樣子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復刻。
“對方應當是昨夜嘗試途中意外成功了一次,但精神未凝,無法掌控入微,加上年歲頗大精力有限,便很難重現夜間的一遭。”
那股力量封存在穴竅之中,已經消散了九成。他覺得和當初自己的引炁入竅極為神似,只不過兩者內裡區分不小。
由於構成不同,內炁之中氣血佔比不多,對肉身的滋補養護之效有限,沖刷穴竅時更多是滯留儲存所用。